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作文 李将军列传(节选)翻译文案

2023-03-2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作文 李将军列传(节选)翻译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作文  李将军列传(节选)翻译文案

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作文 李将军列传(节选)翻译文案:

【原文】
司马迁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凉,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日:“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日:“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日:“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顷之,家居数岁。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阵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翻译】
匈奴大规模地侵入上郡,皇帝派宠臣太监跟着李广一起组织练兵,以抗击匈奴。这个太监率领数十骑兵纵马前进,看到三个匈奴人,就跟他们搏斗。那三个匈奴人转身还射,伤了太监,差不多杀尽了他带领的骑兵。太监逃到李广那儿。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好猎手。”李广就率领一百名骑兵去追赶三人,那三个匈奴人丢去马匹步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向左右两翼散开,而自己亲自拉弓射那三个人,射死其中两人,活捉了—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好猎手。李广把匈奴捆好,准备上马回去,望见有几千名匈奴骑兵,匈奴兵看见李广他们,以为是汉军诱敌的骑兵,都非常吃惊,上山摆开阵势,准备迎战。李广的—百骑兵都很恐慌,想策马转身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本营已数十里,现在这样凭着一百人马往回跑,匈奴兵追来射杀,我们立刻全部丧命。现在我们留下来,匈奴兵—定以为我们是大部队派来诱骗他们的,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李广命令各个骑兵说:“前进。”一直向前,到了离匈奴阵地大约两里路的地方,停下来。又命令说:“都下马,卸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多而且近,如果有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匈奴兵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卸下马鞍,表示不逃跑,我们用这个办法使他们坚信我们是诱骗他们中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匈奴兵就不敢攻击。这时,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官走出阵来监视手下的士兵,李广上马同十多名骑兵奔驰过去射死他,然后又回到自己的队伍中,卸下马鞍,命令士兵都放开马,卧倒在地。这时天正要黑了,匈奴兵始终觉得奇怪,不敢攻击。到了半夜,匈奴兵认为汉军在近旁有埋伏,想趁黑夜袭取他们,匈奴就都带兵撤走了。天明,李广他们才回到大营。大营里的部队不知李广去的地方,所以没有派兵去接应。
四年以后,李广从卫尉调任为将军,率领军队出雁门关去攻打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并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有才能,下令说:“抓住李广—定要是活的交给我。”匈奴兵抓到李广,李广当时正受伤,匈奴就用绳子编成网络,让李广躺在里面,把绳网放在并排的两匹马中间抬着走。走了十多里,李广装死,偷看到他旁边有一个年轻的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腾身跃上那匹马,乘势将那匈奴兵推下马去,夺取了他的弓箭,快马加鞭地向南奔跑了几十里路,重新遇到他的残余部队,就率领他们进入雁门关。追捕李广的有几百个匈奴骑兵,李广边跑边取出那匈奴兵的弓箭,射死追兵,因而得以脱险。李广回来以后,朝廷把他交给执法的官吏审问。官吏判处李广损失、伤亡的部队太多,而且被匈奴活捉,罪该斩首,后来李广缴纳米谷赎罪,免于处死,降为平民百姓。
转眼间,李广在家闲居了几年。过了没有多久,匈奴又侵犯,杀死辽西太守,打败韩安国将军,后来韩将军调任右北平太守。在韩安国病死后,皇帝就召见李广,派他接任右北平太守。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这件事,称李广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侵犯右北平。
李广出外打猎,望见草丛中一块大石头,以为是一只老虎,—箭射中石头,整个箭头都射入石中。走近一看,方知是块石头,又接连射那块石头,却始终不能再射入石头了。李广在郡县任太守时,听说有老虎,曾亲自去射杀虎。到镇守右北平时,有一次去射老虎,虎跳起来扑伤了李广,李广最终把老虎射死了。
两年后,李广以任郎中令官职,率领四千名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名骑兵和李广一同出征,两支军队各走不同的路线进军。李广军队大约行了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他手下的士兵都很惊慌,李广于是派遣他的儿子李敢骑着快马冲向敌阵。李敢独自同几十名骑兵径直穿过匈奴骑兵的阵地,从敌阵的左右两边突围而出,然后回到自己的营地。李敢报告李广说:“敌人是容易对付的!”军士才安下心。李广布成圆形的阵势,命令士兵人人面朝着外。匈奴兵猛攻李广阵地,箭如雨下。汉军士兵死伤过半,士兵的箭也将用完。李广就命令士兵把弓拉足,不要放箭,而他亲自用强弩射死敌人的副将,连杀数人,匈奴兵的包围才渐渐地散开。到了傍晚,官兵们都已战斗得面无人色,而李广的神色气概同平时一样,更加努力地整治军队,指挥战斗。军士们从此更加佩服他的勇敢了。第二天,又和士兵奋力战斗,这时博望侯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兵才撤离包围而去。汉兵十分疲乏,不能去追击敌兵。这时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只得撤军回去。按照汉朝的法律,博望侯行动迟慢,耽误战机,应判处死刑,后来以缴纳米谷赎罪,降为平民百姓。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得到封赏。
太史公说:“《论语》说:‘自己的行为端正,不发命令下级也会遵照执行;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也没有人听从。…这说的正是李将军啊!
我看李将军,忠厚纯朴像个乡下人,不善于言辞,到他去世之时,天下了解和不了解他的人,都对他表示哀痛。这时他那忠实厚道确实取得下级的信赖啊!有句谚语说:“桃李不会说话,树下却被人踏出小径。”这句话说的虽然是桃李这类小事,却可以用它来比喻李广高尚伟大的人格。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作文 李将军列传(节选)翻译文案:

【原文】
司马迁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凉,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日:“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日:“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日:“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顷之,家居数岁。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阵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翻译】
匈奴大规模地侵入上郡,皇帝派宠臣太监跟着李广一起组织练兵,以抗击匈奴。这个太监率领数十骑兵纵马前进,看到三个匈奴人,就跟他们搏斗。那三个匈奴人转身还射,伤了太监,差不多杀尽了他带领的骑兵。太监逃到李广那儿。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好猎手。”李广就率领一百名骑兵去追赶三人,那三个匈奴人丢去马匹步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向左右两翼散开,而自己亲自拉弓射那三个人,射死其中两人,活捉了—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好猎手。李广把匈奴捆好,准备上马回去,望见有几千名匈奴骑兵,匈奴兵看见李广他们,以为是汉军诱敌的骑兵,都非常吃惊,上山摆开阵势,准备迎战。李广的—百骑兵都很恐慌,想策马转身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本营已数十里,现在这样凭着一百人马往回跑,匈奴兵追来射杀,我们立刻全部丧命。现在我们留下来,匈奴兵—定以为我们是大部队派来诱骗他们的,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李广命令各个骑兵说:“前进。”一直向前,到了离匈奴阵地大约两里路的地方,停下来。又命令说:“都下马,卸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多而且近,如果有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匈奴兵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卸下马鞍,表示不逃跑,我们用这个办法使他们坚信我们是诱骗他们中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匈奴兵就不敢攻击。这时,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官走出阵来监视手下的士兵,李广上马同十多名骑兵奔驰过去射死他,然后又回到自己的队伍中,卸下马鞍,命令士兵都放开马,卧倒在地。这时天正要黑了,匈奴兵始终觉得奇怪,不敢攻击。到了半夜,匈奴兵认为汉军在近旁有埋伏,想趁黑夜袭取他们,匈奴就都带兵撤走了。天明,李广他们才回到大营。大营里的部队不知李广去的地方,所以没有派兵去接应。
四年以后,李广从卫尉调任为将军,率领军队出雁门关去攻打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并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有才能,下令说:“抓住李广—定要是活的交给我。”匈奴兵抓到李广,李广当时正受伤,匈奴就用绳子编成网络,让李广躺在里面,把绳网放在并排的两匹马中间抬着走。走了十多里,李广装死,偷看到他旁边有一个年轻的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腾身跃上那匹马,乘势将那匈奴兵推下马去,夺取了他的弓箭,快马加鞭地向南奔跑了几十里路,重新遇到他的残余部队,就率领他们进入雁门关。追捕李广的有几百个匈奴骑兵,李广边跑边取出那匈奴兵的弓箭,射死追兵,因而得以脱险。李广回来以后,朝廷把他交给执法的官吏审问。官吏判处李广损失、伤亡的部队太多,而且被匈奴活捉,罪该斩首,后来李广缴纳米谷赎罪,免于处死,降为平民百姓。
转眼间,李广在家闲居了几年。过了没有多久,匈奴又侵犯,杀死辽西太守,打败韩安国将军,后来韩将军调任右北平太守。在韩安国病死后,皇帝就召见李广,派他接任右北平太守。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这件事,称李广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侵犯右北平。
李广出外打猎,望见草丛中一块大石头,以为是一只老虎,—箭射中石头,整个箭头都射入石中。走近一看,方知是块石头,又接连射那块石头,却始终不能再射入石头了。李广在郡县任太守时,听说有老虎,曾亲自去射杀虎。到镇守右北平时,有一次去射老虎,虎跳起来扑伤了李广,李广最终把老虎射死了。
两年后,李广以任郎中令官职,率领四千名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名骑兵和李广一同出征,两支军队各走不同的路线进军。李广军队大约行了几百里,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他手下的士兵都很惊慌,李广于是派遣他的儿子李敢骑着快马冲向敌阵。李敢独自同几十名骑兵径直穿过匈奴骑兵的阵地,从敌阵的左右两边突围而出,然后回到自己的营地。李敢报告李广说:“敌人是容易对付的!”军士才安下心。李广布成圆形的阵势,命令士兵人人面朝着外。匈奴兵猛攻李广阵地,箭如雨下。汉军士兵死伤过半,士兵的箭也将用完。李广就命令士兵把弓拉足,不要放箭,而他亲自用强弩射死敌人的副将,连杀数人,匈奴兵的包围才渐渐地散开。到了傍晚,官兵们都已战斗得面无人色,而李广的神色气概同平时一样,更加努力地整治军队,指挥战斗。军士们从此更加佩服他的勇敢了。第二天,又和士兵奋力战斗,这时博望侯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兵才撤离包围而去。汉兵十分疲乏,不能去追击敌兵。这时李广几乎全军覆没,只得撤军回去。按照汉朝的法律,博望侯行动迟慢,耽误战机,应判处死刑,后来以缴纳米谷赎罪,降为平民百姓。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得到封赏。
太史公说:“《论语》说:‘自己的行为端正,不发命令下级也会遵照执行;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也没有人听从。…这说的正是李将军啊!
我看李将军,忠厚纯朴像个乡下人,不善于言辞,到他去世之时,天下了解和不了解他的人,都对他表示哀痛。这时他那忠实厚道确实取得下级的信赖啊!有句谚语说:“桃李不会说话,树下却被人踏出小径。”这句话说的虽然是桃李这类小事,却可以用它来比喻李广高尚伟大的人格。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作文 李将军列传(节选)翻译文案:

之名人篇
一.李广(?--前119年)西汉著名将领,擅射,人称“飞将军”。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曾一箭射死一只猛虎,以虎头骨为枕。也曾将巨石误作虎,以箭射之,箭羽没入石棱,足见其射艺和勇力。
李广一生都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作战四十余年。因智谋超群,骁勇善战,令匈奴闻风丧胆,不敢交战。李广一生未得封侯,故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说。公元119年,李广随卫青出征匈奴,战败自杀。
唐诗中常用“飞将军”、“李将军”代称李广,如王昌龄《出塞》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白《悲歌行》:“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常建《吊王将军墓》:“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刘禹锡《平蔡州三首》:“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高适《塞上》:“惟惜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二,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班超少年立志,刚入朝时作文官,后投笔从戎,因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班超凭其卓越的政治和经济才能,在管理西域的31年中,正确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不但维护了国家安全,也加强了西域与各族的联系。
范晔的《后汉书班超传》云:“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班超投笔从戎是常被后世引用的典故。
唐诗中也作“掷笔”、“弃笔”、“安能事笔砚”、“班超束书”、“班笔掷”等,也常用来指代弃文从武,投身疆场。如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王昌龄《箜篌引》:“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使臣书之得已不。”鲍溶《壮士行》:“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元稹《记怀》:“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
三,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军事家。
周瑜随孙策南征北战,助孙策成就大事,深得信任。孙策遇刺后,周瑜与张昭一起辅佐孙权。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开阔,颇具大将风范。老将程普不服周瑜少年得志,屡次当面羞辱他,周瑜采取回避态度,不与之计较,终于以自己的才德另程普甘拜下风。程普感叹:“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而《三国演义》中的心胸狭窄的周瑜则是作者罗贯中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用以突出诸葛亮,绝非真实的周瑜。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周瑜力主抗曹,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乌林打败曹军,是三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以后,他又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并向孙权建议出兵进攻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可惜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病逝,年仅36岁。
诗词中常称周瑜为“周郎”、“公瑾”,有时作为青年才俊的美称。如:
刘长卿《送崔使君赴寿州》:“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功位已酬。”
王维《同崔傅答贤弟》:“周郎陆弟为俦侣,对舞《前溪》歌《白苎》。”
卢纶《送抚州周使君》:“周郎三十馀,天子赐鱼书。”
李贺《春怀引》:“阿候系锦觅周郎,凭仗东风好像送。”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整首词赞颂周瑜,怀古伤今: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四,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7)字长卿,四川蓬州人,一说成都人,汉代文学家。擅鼓琴,他的琴名曰“绿绮”。司马相如年少时喜读书、击剑,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后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王吉。
临邛县有一位富豪,名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姿容美丽,富有文采,更擅击鼓弹琴,但未及出嫁而丧夫。司马相如对卓文君思慕已久,趁作客之机,以琴为媒,以歌咏怀:“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其措辞大胆热烈,令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后与之一见倾心。当晚,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投奔司马相如。不久又自成都返回临邛,当垆卖酒,以迫其父承认她与司马相如的婚姻。根据这段爱情故事谱成的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
唐诗中常以“相如”、“相如赋”称美才子,如杨炯《和刘侍郎入隆唐观》:“汉帝求贤日,相如作赋才”。以司马相如比喻刘侍郎的文采。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朝吟左氏娇女篇,夜诵相如美人赋”,以司马相如比康洽的博学。韩愈《酬别留后侍郎》:“为文无出相如右,谋帅难居郤谷先”。
司马相如擅长弹琴,成都有传为司马相如弹琴的琴台。后世用“相如台”来咏琴,也常借以咏蜀地。如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相如文君在临邛开设酒肆,文君当垆买酒,相如清洗酒具。后世把“相如涤器”、“相如蓬门”、“相如穷”、“马卿涤器”等用作文人落魄的典故。杜甫《醉时歌》有云:“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孟郊《赠转运陆中丞》:“莱子真为少,相如未免穷”,以司马相如的贫困失意自喻。
五,管乐即管仲和乐毅。春秋战国时期功勋最卓著的文臣和武将。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有名敬仲,字仲。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人。管仲年少丧父,自幼生活贫苦,曾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经鲍叔牙举荐,官拜上卿。他在齐进行改革,分国都为15个士乡和六个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设选拔人才的制度,士经三次审选,可作上卿的辅佐。将士乡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的军事编制进行组织。征税按土地好坏分等,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由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因此国力富强。遂在此基础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有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管子》。管仲被后世称为“春秋第一相”。
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末期杰出军事家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曾在燕昭王急于伐齐时深谋远虑,提出“举天下而攻之”的方略,联合楚、魏、赵、韩诸国,终报强齐伐燕之仇。
《三国志》卷十五《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常以管乐自比。
唐诗中常以“管乐”作为对经邦济世之才的称美之词。如孟浩然《赠何七判官昌浩》:“父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诸君推管乐,之子慕巢夷。”
六,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
曹植自幼聪慧,十多岁时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认为儿子中只有曹植“最可定大事”,数次欲立其为太子。但是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触怒曹操。而他的兄长曹丕很擅矫情自饰,终在太子之位的争夺中渐居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217年)年被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承魏王位,曹植开始处处受到限制和打击。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魏明帝继续像曹丕一样,对曹植进行防范、限制和打击。曹植在十二年中数次被迁封,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封号陈王。公元232年曹植抑郁而终,谥号“思”,后人又称他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植的作品有《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其前期与后期的诗歌差异很大,前期作品或表现他贵族公子的富贵生活,或表现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而后期作品则主要抒发他对于自己处境的愤慨和哀怨,以及不甘心被弃置、用世立功的愿望。
曹氏父子合称“三曹”,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
曹植的《七步诗》流传千古,其意义早已超越诗歌本身,而带有深邃的政治内涵,成为权势之争、兄弟相残的真实写照。
“陈王宴平乐”典出《文选》卷二七三《国魏曹植明都篇》,后用作咏宴游。如李白《将进酒》中名句“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陈王见袜”、“袜尘”典出《文选》卷一九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唐诗中以歌咏洛神,也用于歌咏美女、女袜。如韩偓《密意》中有“经过洛水几多人,唯有陈王见罗袜”。
“陈王赋”、“陈王”、“陈王诗”典出《三国志》卷十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唐诗中常用来称美亲王富有文采,如王维《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七,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友人赠谥“靖节先生”。浔阳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曾做过太守。陶渊明年幼时家道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丧母,寄居于外祖父孟嘉家中。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因出身庶族而备受轻视,于是辞官不仕。东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年),陶渊明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后因不肯与之同流合污而再次辞官。安帝元兴三年(404年),投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又因见刘裕铲除异己、谋害忠良,辞职隐居。安帝义熙元年(405年),陶渊明转入将州刺史刘敬宣部下任建威参军。刘敬宣辞职后,他也随之去职。同年秋,因叔父陶逵介绍作了彭泽县令,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再次辞官。从此陶渊明的仕途画上了句号,开始过上“躬耕自资”的生活。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八百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现存一百二十五首,多为五言诗。内容上可分为咏怀诗、饮酒诗、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兴起者,与谢朓、谢灵运等形成的我国南北山水诗派,对于后来由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的山水田园诗派影响巨大。
陶渊明作为田园派开宗立派的诗人,明显受到玄学思潮的影响。他的诗以自然为审美对象,但追求的并非外物本身,而是心灵之趣。他的诗是写意,而不是摹像。
后来的作品中常以“陶令”、“陶公”、“陶潜”、“陶靖节”等来代指陶渊明,并用来借喻县令、高士和嗜酒者。如孟郊《隐士》:“陶公自放归,尚平去有依。”李商隐《菊》:“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李白《赠闾丘宿松》:“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杜甫《遣兴五首》:“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白居易《访陶公旧宅》:“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曹雪芹《红楼梦》中大观园内结社作诗,其中有菊花诗,黛玉《咏菊》诗云:“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探春诗:“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此处“葛巾”暗指陶渊明“葛巾漉酒”之事。黛玉《菊梦》:“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八,谢灵运(385-433年),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东晋和南朝宋时代的诗人,在南北朝时与陆机齐名,被称为山水诗的鼻祖。
谢灵运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被寄养于钱塘杜家,以“客儿”为乳名,故世称“谢客”。又由于他是谢玄的孙子,晋时袭封康乐公,所以又称为谢康乐。
东晋末年,谢灵运出任琅邪王司马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职。南朝宋后,因刘裕采取压制士族政策,谢灵运被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使等职。元嘉十年(433年),谢灵运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
谢灵运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他的诗中有很多佳句,如《登池上楼》描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他的诗充满了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清新自然的韵味。谢灵运的作品使得山水诗从玄言诗中独出来,开创了诗歌的新境界。从此山水诗成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李白、杜甫、王维、韦应物、孟浩然、柳宗元诸大家都曾取法于谢灵运。
除诗歌外,谢灵运还著有十多篇赋,其中以《岭表赋》、《山居赋》等较为著名。此外,早年信奉佛道的谢灵运还注释过《金刚盘若经》,润饰过《大般涅经》,著有《辩宗论》等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
“谢公屐”:指谢灵运专为登山发明的一种木鞋。鞋底安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支其后齿,便于走山路。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这样的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唐诗中常以“谢康乐”、“康乐”、“谢康”等来代指谢灵运。如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王维《送康太守》:“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李林甫《秋夜望月忆韩席等诸侍郎因以投赠》:“作赋推潘岳,题诗许谢康。”贾岛《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九,建安七子指东汉献帝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孔融(153-208年),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以“孔融让梨”的故事名垂千古。早年加入讨伐董卓的行列,后为曹操所用,又因劝阻曹操攻刘备而被处死。孔融作为建安七子之首,文才出众。代表作有《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与曹操论禁酒书》、《杂诗》等。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江都)人。擅长章奏书记。诗歌代表作为《饮马长城窟行》,以秦朝修筑长城讽喻当时繁重的徭役。
王粲(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七子中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是建安文学精神的代表作。
徐幹(171-217年)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徐幹的代表作《中论》被曹丕赞为“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其情诗《室思》也写得情深意重。
阮瑀(?-212年),字符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他的章表书记犹以《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最为出色。诗作有《驾出北郭门行》。
应玚(?-217年),字德琏,汝南(今河南汝南东南)人。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诗歌有《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等。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人。诗作现存十五首,代表作《赠从弟》三首。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
\"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后世诗歌中常将七人同时提及,唐诗中常用“建安七子”、“建安才子”称美文士。如孟郊《上包祭酒》:“时吟五君咏,再举七子风。”张九龄《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七子陪诗赋,千人和棹讴。”曹邺《寄监察从兄》:“空刘建安书,传说七子名。”皮日休《奉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建安七子太微仙,暂上金台许二年。”
唐诗用典之历史故事
伯乐一顾典出《战国策》卷三十《燕策二》: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去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淳于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春秋时期,秦穆公的相马专家孙阳特别擅长观察,、品评马匹的优劣,时人以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宿名伯乐来称美他。凡是孙阳相中的马,身价立即提高。一次有人牵马到市场区卖,三天无人询问,他请伯乐区相马,立即就有人出高价收购。
“一顾”原指伯乐对马的回望,后世用“伯乐一顾”来表示因受到名人的重视而身价大增。《后汉书隗嚣传》记载:“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宋朝王观国《学林铜斗》云:“凡物不以美恶,稍为名士所称,遂以可贵。所谓伯乐一顾,其价十倍。”也写作“伯乐一盼”、“伯乐顾”,后用于喻指有权势者的赏识。
张九龄《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僚》:“上惭伯乐顾,中负伯牙知。”李峤《舞》:“非君一顾重,谁赏素腰轻。”戴叔伦《古意寄呈王侍郎》:“夜光贮怀袖,待报一顾恩。”孟郊《寄陕府邓给事》:“一顾生鸿羽,再言将鹤翩。”
杜鹃啼血典出《十三州志》。“其后有王名杜宇,称帝,号望帝。……有一死者名鳖令,其尸亡至汶山却是更生,见望帝,以为蜀相。时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鳖令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于鳖令,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故蜀人闻鸣云:‘我望帝也。’”
杜鹃,即子规鸟,别名杜宇、望帝,啼声悲切。传说战国时蜀王望帝杜宇禅位于鳖令,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杜宇死后,精魂化作杜鹃鸟,每到春天就夜夜悲鸣,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滴血染红了杜鹃花,这就是“子规啼血”的来历。
后世以“子规啼血”比喻思念家乡,忧国忧民,惆怅恨然的心情。如沈佺期《夜宿七盘岭》:“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贺《老夫采玉歌》:“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画堂春》:“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辛弃疾《添字浣溪沙·三山戏作》:“绕屋人扶行不得,闲窗学得鹧鸪啼,却有杜鹃能劝道:不如归!”
金屋藏娇“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姐陈氏,小名阿娇,故世人称“陈阿娇”或“陈娇”。
汉景帝去世后梁王夺位,当初刘彻是太子,陈阿娇的母亲馆陶长公主帮刘彻做上皇帝。他与阿娇从小青梅竹马,汉武帝年幼时,馆陶长公主问他要娶什么样的妻子,他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于是有了“金屋藏娇”这一故事。
汉武帝坐上王位后履行了自己的诺言,真的为阿娇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并册封她为皇后。“金屋藏娇”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婚姻传奇,是男子对自己的原配正妻许下的结发誓言和婚姻承诺。后世以“金屋”指为男性所宠爱的妇女的住处,也泛指后宫。“金屋藏娇”则用于指男人宠溺爱妻、爱妾。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一句。此处以汉武帝宠阿娇喻杨玉环得宠于唐玄宗。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云:“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薇。”亦以阿娇喻杨贵妃。王翰《古蛾眉怨》:“传声走马开金屋,夹路鸣环上玉qi。表示汉武帝生前曾宠爱阿娇。
雁足传书典出《汉书苏武传》。
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苏武率领100多人出使匈奴。在苏武准备返国时,匈奴发生内乱,面对匈奴人和汉朝降臣的威逼利诱,他从不屈服,坚守汉使气节。匈奴单于把他流放北海(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放羊。苏武在断绝饮食、生活困苦的情况下仍旧不辱使节。听说汉武帝驾崩,他面南痛哭以至吐血,哭奠数月。
汉昭帝即位后,匈奴与汉朝结亲和好。汉朝向匈奴索要苏武等人,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到匈奴,苏武使团成员之一常惠趁机夜会汉使,终于使得汉使得知真相。常惠教汉使告诉单于:汉朝天子在翰林院射猎,打下一只雁,见雁腿上系着一封帛书,告知苏武在北方一沼泽中。此计终于迫使单于承认苏武仍健在。于是经过十九年的忍耐,苏武终于回到汉朝。
后来,人们就用“雁足传书”、“雁书”、“鸿雁北来”等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也有以鸿雁代指书信的。如王勃《采莲曲》:“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李白《千里思》:“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宋朝史达祖《鹧鸪天》:“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李清照《蝶恋花》:“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知音俞伯牙自幼酷爱音乐,擅长弹琴。虽然有很多人赞美他的琴声,他却认为一直未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后来俞伯牙奉王命出使楚国。有一天,在乘船途中,俞伯牙被迷人的月色感染,就弹琴抒怀。当他完全陶醉于自己的音乐之中时,不慎把琴弦弄断了。这时他忽然看到岸边有人一动不动的站着,便让人询问。那人说自己是打柴的,因听到琴声,于是驻足聆听。俞伯牙问他自己弹奏的是什么曲子,那人回答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
俞伯牙听罢大喜,邀请打柴人上船细谈。打柴人还指出俞伯牙的琴是瑶琴,传为伏羲氏所造。俞伯牙更加佩服,遂又为打柴人弹奏几首曲子,请他辨识其中的意思。当俞伯牙琴声雄壮高亢时,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宏伟气势。”当琴声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俞伯牙十分惊喜,相信自己终于遇到了寻觅已久的知音。二人越谈越投机,感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拜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来这里相会。这个打柴人便是钟子期。
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汉阳江口,却久等不见钟子期来赴约。经过打听,才知道钟子期已经染病故去。临终时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以便在中秋相会之期,可以听到俞伯牙的琴声。

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作文 李将军列传(节选)翻译文案:

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①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②。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注释:①即:如果。②用坚其意: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让胡人相信李广是来诱敌的。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广家世世受射()(2)因复更射之()
(3)吾去大军数十里()(4)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2.结合所学过的课文《李广》中的语句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揣摩乙文画线句中陈的意思并加以解释。陈: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译文:
(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译文:
4.从甲文的文字来看,李广不仅关爱士卒,而且武艺高强,精于;从乙文的文字来看,他还具有的性格特点。
5.乙文的叙事具体而生动,甲文也有表现这样特点的文字,请在文中用直线画出来。
(二一)李将军答案
1.(1)传授(2)它,代石(3)距离(4)跑2.阵的通假字,是布阵的意思。
3.(1)(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2)敌人很多而且离我们很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呢?
4.射术(射箭)机智勇敢(第二处必须答出机智或体现有智谋、有胆识的意思)
5.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