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花开依旧故人改作文 花开依旧人不复全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花开依旧故人改作文 花开依旧人不复全诗文案:
小轩窗。听雨。
雨淅淅沥沥,窗棂沙沙响。又是一个不眠夜。执黄卷翻读,无一字入目。楼台前的花摇曳着,叶子散落一地。
回首从前,连泪水都可以洋溢微笑。乌丝云鬓,柳眉杏眼,巧笑嫣然,二八妙龄,易安结识了他,赵明诚。一如昨天般遇见,在两人的世界里,除却了烦琐与哀愁,琴棋书画,笙歌箫舞,才子佳人,堪称绝配。
可战乱打碎了她所有的美梦。包括丈夫、家境、誓言。绝望的她不再细心将长发盘起,不再对镜帖黄打扮。她是那般随性,不在意他人目光;又是那般固执,独自望月小酌,曲终醉了谁,醉了自己。
那段时间,她疯了般抚琴作诗,在莺歌燕舞、树木翛翛的日子里谱曲轻唱。她不断尝试着麻痹自己,但那段寸断肝肠的记忆总会蓦然想起。
她从山间采兰回来,突然听到母亲和一个陌生声音的谈话。“县令大人的二公子相貌不错,文才也好,您看两人很般配……”“那你挑个良辰吉日定下来吧。”她猛地推门而入,眼泪不争气的奔涌而出。一向乖巧的女儿第一次违背了母亲的意愿:“我告诉您多少次了,我今生今世不会再嫁!我的心一生只交给唯一一个人,可现在那个人已经死了,他永远都不在了,你们懂不懂啊?!”易安不顾母亲无奈的目光,径直关上房门,倚着墙无助的哭泣。明诚,明诚,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什么也没了,只剩下愁。
三杯两盏淡酒,酒是真的淡吗?还是已经麻木了,不觉得烈?她趔趄着走到那承载着她与丈夫无限回忆的河边,捧了把喝水打算洗脸,却发现自己美丽的容颜不再,深爱过的人不会再回来。河水中红颜憔悴,头发蓬乱,额头间杂着些许深浅不一的皱纹,手上纹路繁密交错,镶嵌着道道沟壑,嘴角已经僵硬,麻木得不再会笑,眉间深锁愁的印记。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解酒不解愁。东篱把酒黄昏后,只有暗香盈袖。将愁绪哀怨融入辞令,她不想挣扎,叹自己花样生命多艰,悲国破家亡封建礼教女子卑!
来年春至,楼台花再开;
岁月蹉跎,故人已不在。
花开依旧故人改作文 花开依旧人不复全诗文案:
暮色降临,寒蝉凄切,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梦醒红楼,终不忘,多少痴情儿女,浮生若梦,又何须,金陵良辰美景。秋风轻扰,海棠竟枯,谁家灯火明。酒醒时分,偏是离人恨重。暮然回首当年,百花开放了,嫣然笑语。绛花洞主,温柔处,自有芙蓉女儿。又谁料得,草木也知愁,飞鸟各散,纵饮千觞,大地一片白茫。”
“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不干净!”不知几时,一位白衣公子翩然而出。这位公子面若中秋三月,色如春晓之花,只是目光茫然,不知望向何处。只有那一行行清泪伴着嘴中的嘟囔而下,方可看出他还是个活物。“园子里又来了新妹妹吗?怎么唤起了我的号。只可惜这首《念奴娇》比不上我们那年在桃花社所填的词。”‘东风卷得均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久久伫立,白衣公子仿佛看到了什么,连忙向前追去,嘴中还喊道:“好姐姐,好姐姐,等一等我啊……”突然,他一个酿跄,却发现身边空无一人,只听得鼠鸣枭啼,狐吟鸦聒。白衣公子不禁后退几步,大声喊道:“好姐姐,宝玉知错了,别躲了,好姐姐出来吧。”余音盘旋,久久不肯散去,但却无一人回答,更显凄凉。宝玉好像想起了什么,在衰败的园子里一路小跑,顺着记忆的方向不禁跑到了怡红院,只见怡红院里,那株美人棠早已枯萎,雕空玲珑木板竟已腐烂,墙壁上布满了蛛丝网,窗帘破了几个大洞,冷风嗖嗖的向屋里吹,而那架镜子也被灰尘所覆盖,宝玉用袖子擦拭后依旧照不出个人影。“袭人,晴雯,你们在哪?”宝玉四处喊道。突然,他看见迎面来了两个如花姑娘,她们遍身绫罗,插金戴银,花容月貌的,不正是,莺儿和蕊官吗?他急忙向她们招手,可是她们却忽视的走了过去。“姐姐们别玩了。”宝玉叫道。“莺儿姐姐,咱们去多采些柳条子编篮子,然后采各色花放里面,这才好玩了。”“行,咱们先给林姑娘送一个,回来咱们再多采些,编几个大家玩。”莺儿笑着对蕊官说。宝玉一听笑道“姐姐们别糊涂了,如今哪来的嫩柳呀,再说夜深了,快歇着吧,别吃了凉。”可是蕊官她们依旧在向前走,越走越快,宝玉在后面怎么追也追不上。
突然,袭人出现了,“这个宝玉,刚天明就跑到林姑娘那去了,亏我赶早来给他梳洗,谁知竟梳洗过了。”袭人的脸上露出一丝愠色。“好姐姐,我错了,我是着急着去看云妹妹呀,你别生气,我来替你篦头,当做赎罪,好姐姐。”无论宝玉如何低声请罪,袭人始终自顾自的向前走。“三妹妹,三妹妹,你快过来,袭人生气了,你快来调解调解啊。”探春猛的抬起了头,竟泪光涟涟,宝玉此时也顾不上袭人了,赶忙跑向探春。“三妹妹,你是怎么呢?是赵姨娘又来说你了吗,别哭,别哭。”宝玉本想用袖子为她拭泪,却发现原来的白衣竟变成了灰衣,他尴尬的笑了笑,只见迎面驶来了一艘船,正好奇着,船上走下来了很多人,其中有一个最为高贵的男子竟牵着探春的手走上了船。“三妹妹,你去哪呀?”船越来越远,只听见探春喊道:“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宝玉想起那场夜宴,三妹妹抽得便是贵婿签。虽离家远了,但毕竟也是王妃呀,得为三妹妹高兴。宝玉不禁破泣而笑。“念去去,千里烟波,三妹妹,在外可得珍重呀”。
宝玉低着头,一个人不知方向的走着,竟来到了潇湘馆外。只见满朝凄凉,花木枯荣,更有几处亭馆彩色久经剥落,一丝翠绿未见宝玉不禁悲凉。“紫鹃怎不收拾,林妹妹住的可心安啊!”说完,只听见有人在潇湘馆内哭,比林妹妹的哭声更多了一丝幽怨。“这下完了,好个紫鹃,把这些竹子都弄枯了,怎不让林妹妹伤心,记得那年,花儿落了,她就跑去葬花,这下可真如何收场呀。”正欲进门,又闻潇湘馆内有声传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花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似是颦儿养的那只鹦哥的叫声,但又不大相似,宝玉迟疑着不敢推门,他怕推开门后却无处可寻林妹妹的花容月貌,这怎不令人心碎肠断!但是,里面的哭声越来越大了,宝玉又怎么舍得让林妹妹一个人在里面哭了,她身子本就不好,再一伤心,岂不是病上加病。于是,宝玉推开了大门,可就在那一瞬间,哭声停止了,只有呼呼的风声,仿佛偌大的潇湘馆中没有一个人。“林妹妹,你在哪?”宝玉跑着寻找,不免汗水浸湿了衣衫,那件白衣真是见不得人了。
“琴妹妹,你快停一停。”宝琴正和一个女孩子一起,那个女孩子脸面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遍身富贵,果真是宝琴所描述的真真国的女孩,宝玉暗想,这女孩肯定也是坐船而来的,如是便问道:“好妹妹,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见我那三妹妹呀,她好不好?”可是那外国女孩依旧和宝琴谈笑着,未留意宝玉。宝玉可急了,一方面是寻黛玉而不得,另一方面他确实牵挂着探春,于是便伸手去抓那外国女孩,可谁知竟扑了个空,然后她俩便突然消失了,任宝玉如何喊叫都不再出现。“妹妹,你在哪呀?”漆黑的天空中居然陆续传来了七声雁鸣,难道是三妹妹放飞回来的,宝玉又细想,那年春,不正是宝钗放飞了七个大雁风筝吗,想必它们都活了过来,看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就过来与我作伴,只是这叫声为什么如此悲凉了,竟透着一丝哀怨?正想着,只见宝钗迎面走来,一身素朴,脸也瘦削了许多,但那似桂如兰的气质和那淡淡的冷香却一丝未减。“宝姐姐,看看我,我是宝玉。”宝玉触不到她,只能跟着她走,而宝钗似乎也听见了宝玉的话,停了停,向宝玉的方向看了一眼,眼睛竟也是红的,低头慢慢地说,“宝玉呀,宝玉,最多情的是你,最无情的也是你呀!”她的眼眶更红了,但又轻笑道:“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呀!”嘴角的苦涩暗藏。宝玉听完,心中也闷闷的低下了头,当他再次抬起头时,宝钗早已不见了身影。“宝姐姐,林妹妹,你们出来呀,我错了。”纵宝玉喊破了喉咙也无人应答。
他静静立在院子里,只听见阵阵鼾声,似曾相识,便轻轻的朝着声音的方向走了过去,只见云妹妹卧在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沉酣,“云妹妹,快醒醒呀,这潮凳子上容易睡出病来的。”湘云一个翻身将脸背向了宝玉,“云妹妹,云妹妹。”正喊着,史湘云渐渐与落花化为一体,消散在这夜晚中。“林妹妹,宝姐姐,云妹妹,你们快出来呀,再不出来我可真急了。”宝玉喊的直跺脚,却无人以应。
料峭秋风吹,微冷。宝玉此时一个人倚在那石头旁,像嵌上去的一般。“傻颦儿,往日你欠我的还清了,那么今天我的泪该给谁了?”正说着,宝玉只觉脸上冰凉,却找不到一滴泪珠。“难不成今生我已无泪了?”宝玉不免略感伤愁,就这样呆呆的坐着,只觉双眼越来越重,仿佛听见凤姐姐贾母的召唤。“奶奶,你猜我是玉儿还是云儿?”宝玉痴痴的问,“奶奶,我是玉儿。”“奶奶,云妹妹在那石凳上贪凉卧睡了,你快去说说她才是。”“奶奶,好奶奶。”“凤姐姐,你怎么眼睛也红了,巧姐了,她好像在唤你了。”纵呼千遍,一片虚设之景,又有何人答。
万籁寂静,不知何时传来两声鸡鸣。宝玉坐着摸索着什么,什么通灵宝玉,要它时它却找不到,要是真有用,就快快显灵。他却忘了那通灵宝玉早已化成了一块顽石,那白衣早已零乱,宝玉头发散乱着,披在破衣上,似能遮住一丁点风的侵袭,却不见了泪水,只有那道未干的泪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萧瑟秋风中传来女郎歌声,是蕊官她们在排练吗?宝玉不禁低口诉道:“纵有千种风情,更与谁人说?”宝玉又想不对,连林妹妹都不见了,那藕官不也是服侍着去了,怎有闲情来此歌唱。欲站起,只觉双腿早已麻木,只得随手一根棍子,在它的支撑下,勉勉强强的站了起来,又颤颤巍巍的向前走去。突然感到泪水流了下来,只是格外冰凉。抬头一看,四处竟添了一层白色,明明还是清秋时节,那鹅毛大雪竟飘飘而落。回想那年冬,去妙玉那讨梅时下得雪比如今还要大一些,只是当时她们都还在,现如今,竟只有我一人了,宝玉想到这,眼睛涨的难过,欲用袖擦拭,只是那袖早已破的不成样子了,宝玉只好用双手胡乱的去擦,竟满手是水,心里想着不免又是一番伤感。大风起,宝玉的衣裳随风而抖,他一路茫然的向前走,那姑娘们三三两两的路过又消失,有边走边念经的惜春,也有凤冠霞帔的李纨,匆匆跑着的迎春,拿着一把剪刀的鸳鸯……她们或喜或悲,却全无一人看见宝玉。而宝玉此时也仿佛什么也看不见一样,一个人慢慢的拄着棍子前行。时而对天狂笑,时而低头闷行,雪花洋洋洒洒的落在他的脸上,身上,化成水缓缓流下。“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思的,死里逃生,无措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以还欠……”宝玉眼前仿佛能见十二个仙子,个个衣袂偏偏,媚如秋月。她们轻敲檀板,款按银筝,缓缓而歌,其声韵凄婉,错魂醉魄,似曾耳熟,果真听过,只是当时如同嚼蜡,如今想来,唱的何止是歌,简直就是命呀。“分离聚合皆前定。”宝玉丢了棍子,歪歪扭扭的向前走去。好像听见了有人在叫他的名字。“宝玉归来!宝玉归来!”远处走来了一僧一道,皆疯疯癫癫,他们边走边笑。宝玉向他们奔去,只感觉每跨一步,身子便轻松了一两,他仿佛忘记自己是谁,忘记了那个曾经美丽的大观园,忘记了那些如花的姐妹,忘记了人世间,他越走越快,越走越快,竟渐渐化为了一股烟,渐渐消失在这个园子里。
一切静了下来,静了下来。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过。只有飞舞的声音和风吹花草之音,其他的一切都渐渐被大雪所覆盖,好像从来都不曾发生过。放眼望去,大观园内茫茫白雪,无处杂色。真可谓“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谁都没注意,一株海棠竟欲怒放。
高二:周华
花开依旧故人改作文 花开依旧人不复全诗文案: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霜半,泪雨霍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我警告你啊,你要是敢被北京的女孩子勾走,我就从你的世界彻底消失。”面对坚如磐石的爱情,在离别的车站,我很自信地为在一旁含笑的他轻而易举的许下承诺。可当我裙摆飞扬的站在北京动漫学院门外时,我眼睁睁的看着他拥着一位摩登女郎亲密无间的走出来。仿佛料想到了接下来的故事,我狼狈地逃走了,彻底从他的掌纹中撤退了。
我从来不知道,他除了喜欢细碎的短发,还喜欢烫得很花哨的卷发。就在那一刻,我所有的自信,对六年里爱情长跑的笃定,以及拥有他的优越感,支离破碎。
不喜欢这样的邂逅,它注定了我尴尬的伤痛。阳光再也不会清凉了,因为永远不会再有人伸出伟岸的影子超度我的夏天了。
在他--不折不扣的街头混混面前,我,前途无量的高材生,甘愿放弃我所有的骄傲,不顾一切的恋着他。多少次,我告诉所有人,只要他肯去追赶明天,我可以丢下一切,即使众叛亲离,即使背井离乡,在所不惜,因为他无疑是我的全世界。我那些与生俱来的高贵感,像一簇烈火,试图将其扑灭的,无一幸免的被灼伤。只有到他,我忍着痛化作一堆灰烬,这就是青春?
多少次,我警告自己,生活不是小说,没有无巧不成书的机缘,可理性总败给感性,原则遇到他变彻底土崩瓦解。倒不过伤心的时差的我彻底败给了对岸那风都靠不住的芦苇,彻底败给了他回眸种下的蛊,彻底败给了一个从未出现的对手。
落花殇,伤了年华!
花开依旧故人改作文 花开依旧人不复全诗文案: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夜雨霖)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译文】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注释】
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故人:指情人。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薄幸:薄情。锦衣郎:指唐明皇。
【赏析】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与意中人的相处也应像初见那般甜蜜温馨,深情快乐,可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这一句来自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典故,《太真外传》中记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更是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当时这二人的感情被传为佳话。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在马嵬坡无奈处死杨玉环。杨玉环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明皇后来在途中听到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里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的句意。女子将二人比作明皇与贵妃,可是你又怎么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整首诗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女子的哀怨之情却持久的缠绵在读者心中,久久不曾消退。
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扩展阅读:纳兰性德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纳兰词》在纳兰容若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张恨水的《春明外史》更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纳兰研究进入一个高潮。1997年8月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作品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承德有研究纳兰性德的纳兰性德研究所。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花开依旧故人改》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开依旧故人改》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花开依旧故人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