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英语评课稿作文 文案

2023-03-2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英语评课稿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英语评课稿作文  文案

英语评课稿作文 文案:

这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阅读\/对话课。老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很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基本完成情感目标。
2.本堂课教学重点突出,在活动中突破了重难点,发展了学生能力。不仅解放了学生的耳与口,还解放了学生的眼、脑、手,不但完成了听与说,还练习了学生的读和写。
3.教学设计形式多样。先图片导入,简单自然,做好了课前热身活动。后师生对话,小组讨论,设计了听力、填表、朗读课文\/对话,完成了语言输入到输出。
4.教师关注教学方法,整堂课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借助多媒体,不断运用实物、图片、肢体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
5.教学活动设计丰富多彩、有趣。师生对话、小组活动、分角色、个人活动等。
6.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体现了“学为主体,较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7.板书设计别出心裁清晰自然一目了然。
8.教师运用了激励性语言,适时表扬与激励。
本堂课达到了教学要求,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地方:
1.本堂课Summary中两个语言知识点,如果附上例子来讲解与回顾,更贴近实际,有助学生更好地使用。
2.本堂课,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未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现场场面有点儿乱。
3.教师语言素质较好,但教学语言还有待丰富。这就要求我们英语老师平时多阅读书籍、报刊,丰富课外知识面的同时,为学生做好榜样。
总之:课堂是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历程,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为此付出努力,让我们的课堂弹奏出更美的生命华章。

英语评课稿作文 文案:

英语听说课教学反思
英语听说课教学反思(一)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我发现我在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地方。
一、在听力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前认真的备学生,备听力内容,在备课的同时,可通过对课本上“听”的活动进行改编,减少学生听的难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轻松地找到答案,可以激发不同学生的积极性。相比之下,自己有时候的随意性很大,备课没有对学生的实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预测,学生们听的目的不明确,学生听起来很被动,不少的学生听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二、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使用效率要处理得当。而自己在进行听说课中时间分配方面有时存在着前松后紧的情况。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课堂时间,需要我们课前周密的思考、严密、合理的对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做出设计。
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改进自己听说课方面的不足,要让学生明确听力学习的目标任务,对听力材料的内容引起注意,提起兴趣,以最佳状态进入听力活动。准确把握听前活动的设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满足听力准备的需求,准确定位听力材料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英语听说课教学反思(二)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认真学习了如何进行初中听说课的教学讲座,使我受益匪浅,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认识到听说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我反思了自己的听说课教学。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较死板,教学内容较陈旧,考试以语法知识为主,在教学中明显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许多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以后,仍然听不懂、说不好。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1、听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定位不当。
2、听前引导不够。
3、听后任务缺失,听与说环节割裂。
4、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5、教学密度、时间设计不当
6、忽视听力策略及听力习惯的培养
7、在听后环节,老师控制性训练过多
这些问题给我们提出了英语教学中新的要求,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让学生能初步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呢?。下面就谈一下我对于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的思考。如果听力教学流于形式,我们的教学的有效性就无法体现。我们教师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并不断进行完善。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教学对象有较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2、对听说教材的结构和目的十分熟悉。
3、正确地使用听力材料
4、使用英语组织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语言的氛围。
5、正确对待学生在听说训练中的错误。
6、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7、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听说课设计活动之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特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全面。听说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听力理解技能提高目标、语言知识感知、学习、运用目标、主题口语能力提高目标。同时要兼顾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渗透。
二、听说课的时间分配设计要合理。一节课的时间极其宝贵、有限。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使用效率是值得教师重视的。教师对各个环节时间的设计和把握是教学技能的一个方面。为提高时间的把握能力,课前周密的思考、严密、合理的对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做出设计。
三、听说课设计的活动要形式多样、互动性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听说课设计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四、教师的课上训练形式要侧重于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笔头练习活动要与口头活动结合起来。应充分设计不同层次活动,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此来迎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开口。要实现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那些每上课已能完成作业的学生或上了课却完全听不懂、听不懂、看不明白新课内容的学生也有事可做,也能在课堂上学到新东西。
五、听说课作业设计。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只靠课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作业形式和监控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听说练习。教师可以就听力留作业:跟读录音、做部分听写等。教师还要拓展作业的范围,使学生能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听力材料。如电视、电影、讲座、采访、歌曲、故事、讲笑话等。
以上是我对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教学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有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以促使我更加高效的教学!
英语听说课教学反思(三)
在语言交际方面,听说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一种交际能力。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不仅有利于英语读、说、写三项技能的发展,更有助于日常交际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利用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等四个方面来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质量,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一,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应用能力,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效率,给广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以下,根据自己的教学,谈谈初中英语听说课的实践与反思。
一、教学实践。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初中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都需要得到认同、支持与鼓励,这样他们才会对英语听说课的学习更有兴趣、更有激情。因此,在初中英语听说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我们知道,学生在课堂上通常害怕展示自己,因为初中生掌握的知识很有限,他们害怕自己出错误后受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因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说”的环境,让他们大胆的“说”出来。
例如:有的同学的英语发音不够标准,有的同学英语的语法掌握不够准确,还有些同学不愿意在课堂上朗诵英语等等,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告诉他们“Verygood!Wonderful!Excellent!”这样在鼓励中,学生才会对自己充满自信,才会在学习中找到自我,学习的劲头更足。在这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
2、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
情境教学指的是,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使得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同学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在初中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然学生运用一定的英语语言来完成教学情境的设置,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很有效果的。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4Iwanttobeanactor这节课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利用youdo?oyouwork?eshedo?4、Wheredoeshework?youwanttobe?eshewanttobe?等问题创设一个求职的场景,假设自己是某个公司的招聘者,在讲台上举办招聘会,与扮演求职者的学生生进行交流。
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说英语的环境,同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也加深了自己对英语语境应用的体会。这样的自由的对话,充分调动了大家说英语的积极性。同学们创意性的展示自己设计的英语对话,既培养了他们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又使的英语成为了真正的交流工具。
3、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
在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制造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同学们可以在声情并茂的短片或者电影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感受英语带来的美,从而使得学生能在英语美的海洋中自由邀游,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对英语听说课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6Doyoulikebananas?这节课时,课堂伊始我就利用多媒体展现了一些同学们熟悉的食物的图片,如:apple,orange,meat,rice等,然后通过用“What’sthisinEnglish?”句型问学生这些食物的英文名称。通过这样的方法复习前面学过的句型以及让学生通过直观回忆以前所学过的食物名称,为本课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听力的顺利展开打好基础。
接着,我又让学生看P31—1b的对话,听录音,跟读对话,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对话。最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操练:Doyoulike…?Yes,Ido、\/No,Idon’t.学生可以更改有关的食物名词,编出自己的对话。这样学生在练习对话的过程中,不但练习了英语的口语,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在这节英语的听说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己练习,熟悉了一些基本的场景及句型的训练,然后让学生听相关的听力材料,这样在提高学生“说”的同时,也提
高了学生英语“听”的效率。
4.利用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
合作学习就是集大家的智慧,共同努力,沟通交流来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合和任务的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享有均等的话语权,不搞一言堂,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尽量避免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变成少数尖子生个人表演的舞台。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让学生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来,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教学反思
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说,在说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听的质量。我会尽量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教学中仍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听说技能的训练中,不能很完整的说出英语句子。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批评学生,而是应当适当降低说的难度,创设一定的情境,允许他们说出一些简单的英语词组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让学生以角色的身份来讲话,是交际运用的最有效方法,学生可根据所学的内容编小对话,扮演警察,医生,摸拟记者采访等。学生对这种活动往往很感兴趣,课堂中都能积极参与。这样他们学会了语言同时,也学会了运用语言,并且能够更加积极的学习。
2、在英语的听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发音不够纯正,这是因为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进行英语的听说训练,在课堂之外就几乎没有这样的条件了。但是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只靠课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作业形式,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听说练习。我们可以举办一些英语活动,比如: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等,给学生创造更多听英语,说英语的机会。教师还可以就听说留些适当的回家作业,比如:跟读录音、做部分听写等。同时要拓展作业的范围,使学生能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听力材料。如电视、电影、讲座、采访、歌曲、故事、讲笑话。这些听力材料都可以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提高他们的听说水平。
3、知识类课要靠讲授,技能类课一定要靠练习。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应用性很强的技能性科学,需要大量的练习方能掌握。所以需要大量的科学的练习。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说:“学习语言就是实践,再实践,其它方法是没有用处的。因此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过程中表现出策略的薄弱,怎样让学生运用好英语听力的相关策略——听力前预测,听力中猜测,边听边速记等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练习。
4、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听力材料中出现的某些关健词和一些中心句,因为关健词、中心句正是反映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只要很好的把握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中心句,学生就能较快较好的理解听力材料。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边听边记的良好习惯,并对所听信息进行适当的恰当的,从而提高学生捕捉听力材料信息的能力。
总之,英语听说教学当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英语听力教学,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英语人才。

英语评课稿作文 文案:

——HowtoEvaluateanEnglishClass
包天仁教授在第二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的报告
2008年5月24日—27日,山东威海
一节英语课我们怎么看?这节课好不好?最近大概一年的时间内,出现一个高频率使用的词语,在汉语中称为“效率”或叫做“有效教学”,在英语中叫做“effectiveness”或者“effectiveteaching”。这个高频率使用的词语引起了我们很多思考。
之所以要提出“有效教学”,就是因为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英语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太好,否则也不会提出这个“有效”字眼。我个人认为教学的效率问题是个永恒的话题。
其实早在十年前,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曾说过“费时较多,收效较低”是我们的基础外语教育,特别是中学英语教学(当时小学外语开办的很少)的现状。李岚清副总理讲经过了十二年的英语教学,我们的英语还是“半吊子”,既看不懂又说不出来,所以国家要求我们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001年起小学外语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起来。国家要求有条件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
目前小学外语开设规模比较大。中国小学开设外语课这件事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并且其影响大到波及其他很多国家。虽然日本、韩国等国家对外语课程的开设也比较重视,但是仍不见得有我们国家的重视程度高。自大范围地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程以来,由于在刚开始阶段对其要求比较低、对教师培训力度不够、缺少教师而且教材刚刚开发出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不太明确,所以说一开始我们只是先把小学外语开办起来,规模是有了,但是质量却很低。中央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小学外语一定要开设起来,而且保证至少“两长两短”(“长短”指的是课时)。
总的来看小学外语教学规模大,势头好。国家教育部特批我们做的“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搞得也差不多有十年的时间了。英语竞赛成绩,包括全国小学英语夏令营期间举办的全国小学生英语故事大赛和全国小学生英语短剧大赛等活动的成绩都还不错。但从总体上看,虽然到现在为止我们全面开设小学外语已经有十年的时间,现状仍旧令人担忧,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小学英语教学没有量化。课标要求的标准过低,就是只要求熟练掌握五、六百个单词。至于在其他方面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量化,只是提出要培养兴趣;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应用能力等各方面更是没有量化。实际上,小学外语应该按照必修课的标准来开设,也就是说要与语文、数学一样多的课时,但是由于现在处于一种边缘状态,就由必修课转变成了选修课。尽管小学教师上了很多课,可每个学生所接受的英语教学课时数却很少。学生们对新知识学得快忘得也快,更是连接不上,学了和没学没什么区别,从而造成升入初中之后“重学”的后果。从小学阶段开始开外语,不管开多长时间(绝大多数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有的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但是到升入初中一年级时,总还是要重新学习。在此期间出现的一个情况就是:小学生开始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不想学习外语。过早的出现了“两极分化”,或者“石化”现象,导致学生“学不进去,放弃了”。小学时期是青少年发展的起跑线,如果小学的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将来这些青少年们就没有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了。所以小学外语教学想有收效,就势必要讲究“量化”。而这些“量化”的课标、课改或者其他相关文件等的出发点都是宏观的,因此它们不可能是非常详细的。实际上我们各地、各个学校甚至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还有一个细化了的教学大纲。
几年前,我到过某省的一所小学校。他们在汇报工作的时候几乎就是照着课标来念的。试想一个小学,是具体组织基础教学的,课标怎么是用来照着念的呢?不论什么时候课标得细化,谁都不能够“打官腔”。
现在我们要解释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这两个“战场”的效率问题,但主要还是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小学外语开办的如火如荼,但是于此同时也出现了浮躁、急功近利、表面化、过于感性化、外在化、过于强调表面形式等消极现象,所以社会上的各方面的质疑也很大,包括全国政协、人大的领导和一些专家学者们。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央实际上已将我们小学英语教学定位为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所谓“必修课”,就是要求它和语文、数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课时上,在教师配备上,在测试上,在评价上都应该拥有同等地位,然而现在很糟糕的一件事就是小学的英语教学没有检测的考试。而且所谓的“有一点测评”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而这些形成性的评价往往流于形式又不评价、不考试,因此小学外语教学的情况就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调整和提高。所以,我个人认为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小学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要提倡“有效”,而是要提倡“高效”(mosteffective\/higheffectiveness)。我们要“higheffectiveness”,尽可能获得高的效果,而不单单是“有效”,更不能是“低效”(loweffectiveness)。因为我们要吸收我们母语学习的教训,即语文教学。在中国小学阶段虽然汉语有量化,要求小学生学会1500个汉字左右,但是我们基本采用了“习得”的方式,反而不太讲现代语法,不学规则,对字词句的分析研究很少。接下来到了初高中阶段语文就没有量化了,然后造成了我们中国的学生到高中毕业时单词量才只有几千汉字。而英国和美国等英语语言国家,高中毕业生的英语单词量达到六万到十万。六万到十万的单词量和我们的几千个词相比,你说谁的语言水平高?这个差距太大了,我们应该反思母语教学。如果我们英语教学和母语教学占用这么多的时间,从小学到大学(差不多终身教育的时间),反而效果很差,这样我们整个中国教育就可能是失败的。我们中国人力资源的质量就出现大问题,这对于我们国家发展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不得不思考这两种语言教学的效率问题,并且必须站在学术的、专业的层面来理性的思考这个问题。
要开设小学外语教学就应该好好地开,高效地开,“低效”绝对要不得。因为学生的时间是极其宝贵的。所以说,我极力主张小学外语教学一定要量化,一定要理性,一定要有考试。
之所以会出现“低效”的现象,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我们的理念和教学有问题。实际上我们小学英语开始的时间很短,全国全面开设的时间不到十年。在这之前都是自己开,教育部过来看一看,了解一下情况,实际上直到现在教育部对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的管理还是比较宏观的。由于教育部不可能管那么多的事情,那么我们在自己的行业里面,不能糊涂,要解决自己的发展问题,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是我所讲的第一点效率问题。
第二个我要讲的就是“过程和结果(t)”。注意中间的“vs.”,就是“versus”。那么什么叫做“versus”呢?就是“比”、“对……”的意思,带有点“和”的意思,这里面并没有“选择”的意思。我拿来这两个词做个比较,并不是要肯定这个,否定那个,不是这样的。因为过程和结果,过程process或procedures和结果products\/results,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现在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包括我们中学的英语教学普遍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把学习外语的终极目标(最终目标finalgoal\/finalaim)当成阶段性的或每一节课的、每项教学活动的目标,甚至代替了过程(process),这是一件非常幼稚的事情。我们每节课都要有个教学目标(aim),这个叫做“目标的定位”恰当与否,科学与否,将决定后面的教学设计以及整个教学组织和方法的使用。教学是不是高效,教学目标的设定是非常主要的。目前我们犯的最大的毛病就是把最终目标作为我们阶段性的目标(periodicalobjective)。
我们现在每一节课过分地强调交际,这个有些走极端(goextremely),我们反对过分地强调语法、词汇,但是同时我们也反对过分地强调听说、强调交际。这两个都是走极端。最终的目的当成为每一天、每节课的目的。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急功近利,都在神话中漫游。过程出了问题,那么后面的结果就不会好。
我们要保证每一节课,每个阶段、每一个时间段学生们要学到一些语言。要么学到一些知识,要么学到一些技能,或者是知识和技能(双基)。这里的“知识”就是语音、词汇、语法;“技能”就是听、说、读、写、译和文化方面等东西。但是我们往往在过分地强调结果,即强调使用、做事情、做任务。大家注意,所谓“创设真实的环境”(或“真实的语境”)这句话是有毛病的,是在自相矛盾。“创设”的语境永远都不是真实的。在中国环境的条件下即使是外教授课,这个环境(environment\/context)也不是真实的。如果小学外语不注意打好基础,我们教师教的不到位,学生学的不系统,基础打不好,教学没有量化,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资源。可以说从小学三年开始开设外语的话,到小学毕业为止,学生至少应该掌握1500个单词。因为从三年级到小学毕业期间共有八个学期,一个学期200个单词是绝对不多的。然而现状是,小学八个学期结束后,到了初中一年级,还要重新学习,若这种“炒剩饭”、“夹生饭”的问题不给予解决,那么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程就没有必要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强调过程。过程到位,结果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小学外语教学就像农民种地一样,必须要经过一定的生长期,才能达到“春华秋实”,才可以硕果累累。没有过程,我们过早地收割,就像农民在地里的小苗刚出来就要收割,怎么可能有收获呢?换言之,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培训、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过分的要求小孩子们马上表演,马上输出,马上使用英语做事情,对于绝大多数的孩子们来说,压力太大,而且迫使他们感觉到焦虑,学习动力不足。现在有一些说法是关于“输出驱动”和“做中学”的,此类说法只有一半是对的。就“输出驱动”来讲,关键是我们的这个“输出”,这个使用英语不是真正的使用,而是在模拟使用。小学生没有在真正的外国环境当中生存、学习,所以这个东西是假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强调“教”和“学”,更强调“教”和“学”的过程,而不要过分地强调“输出”,更不能过分地强调结果,否则欲速而不达。因此我个人认为: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就是过程到位了,结果自然就水到渠成。
第三点就是内涵和外涵。有人质疑外涵是什么东西,外面怎么会“涵”呢?在英语中有这样两个单词叫做“internal”和“external”。我们现在学的语言一个是“I-language”,即内在语言,存在于我们心中;另外一种就是要说出来、写出来的语言,叫做“E-language”,即“externallanguage”,就是叫“言语”。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当中更应该重视这种“内在的语言”,就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能力和语言修养这四个层次的语言本身的教学。而不要过分的重视“externalperformance”和浅层次的东西。这个和方才讲过的“过程和结果”有一定的联系。我们现在的教学过分的强调意义和功能的表达,但是我们漏掉了语言本质的东西就是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
“语言形式”就是语言本身,就是语音、词汇;“语言规则”就是使用语言的规则,即语法。我们忽视了这两方面,而重视了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但是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只有形式才能够表达意义。没有语法把单词组成句子、组成文章是表达不了意义的。而且“意念(notion)”和“功能”往往是我们的想法罢了,它不是有形的东西。所以说,只有形式到位了,解决了“what”的问题即形式的问题后才能解决“how”即功能的问题,有了形式就有了内容才会表达意义。而目前我们的教学可能走反了,连我们教材的编写和教法也都是反的。
小学英语教学中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一开始就不教学生学习音标。外国人可以不学习音标,但是中国人不行,因为中国人没有英语语境,又因为英语和汉语是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英语音标发音和汉语发音也是各分属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不像国外其他欧洲语言,那些用字母构成的拼音式的语言,诸如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包括欧洲其他语言,很多单词的写法都和英语单词一样,发音差不多,语法也差不多。而汉语就不行,它们分属不同语系。所以不学英语音标是绝对行不通的。英语音标要早学,一开始就要学习,不能等到英语课开设了一两年以后再学习。很多人反映说怕将音标和汉语拼音学混淆了。一开始是一定会迷糊的,但是随着英语学习时间的增长,慢慢的在学习当中就会分辨明白,就不会再弄混。不能怕学混了,若是这样那就永远也搞不清楚。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首先要解决100个符号即26个英文字母大小写和48个音标的写法和发音;解决拼读的问题(拼读之间的关系、读音规则),否则我们对单词的发音、构成形式就掌握不了。这样情况下的外语学习就成了“鹦鹉学舌”,完全靠模仿,靠死记硬背。
去年8月20日,上海的文汇报刊登了著名语言学家陆谷孙(《英汉大词典》的主编者,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我们高考出题时,专家们都去参考这本词典来确定单词的意思和用法。)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现在完全有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在鹦鹉学舌式的学习英语,这种“江湖英语”大有代替“庙堂英语”的趋势。陆谷孙教授把我们正规课堂教学叫做“庙堂英语”,把校外的英语培训叫做“江湖英语”。这种情况非常令人担忧,这也是我国外语教学差的原因之一。
现在我们往往对语言共性问题认识不够。实际上我们不管在学习母语还是学习二语还是学习外语,都是要学习规则的,否则就不用开外语课了,包括我们中国人学习汉语也要学习语法和修辞,否则说话就必定语无伦次。不研究字词句是不行的,不搞语篇分析也是不行的。所以小学外语是一门外语更是一门语言,不学规则不行。我强调的是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而不要过分追求表面的东西。
第四点是显性(explicit)和隐性(implicit)。关于这一点,大家可能会觉得包老师讲的太抽象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个“显性”是什么含义呢?我们可以将显性称为显性知识或显性教学,它指的是通过先演绎后归纳的方法来直接教会学生知识。首先给学生清楚地讲规则、讲道理、讲知识、讲它的用法,然后举例子来证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然后再归纳。这种方法被称为“显性教学法”。
近在100年中,无论是对英语语言学还是“二语习得”理论等的研究,语言学家们都一致认为显性教学就是明明白白教给学生们要比稀里糊涂的不给学生讲道理的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有效,包括隐性教学在内。
隐性教学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搞句型训练,“就这么用,时间长了就知道这个句型就这么用”,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做了。第二种就是有语境的暴露,暴露在大量的泛读、听说当中,暴露在目的语当中。第三种就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句子,背诵。记多了再互相联系一下,时间长了就这么说,从而形成了一个固定死板的模式。如今这三种方法我们也不太用。
隐性教学不比显性教学效果好。以讲语法作例,在显性教学中教师先告诉学生“be”是什么,它就是“is\/am\/are”,后接的是表语,表示汉语当中“是”的意思,不同的主语用不同的“be”。之后就是练习,最后归纳出规律:男“他”、女“她”、动物“它”用“is”,“我”用“am”,其他的都用“are”。这种既演绎又归纳的方法就比隐形教学中的任何一种方法要强的多。关键是目前我们小学英语教学中连隐性教学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包含,规则一概都不讲。我们的教材教法都在淡化语法,甚至连单词的发音、拼法都不讲,真叫“鹦鹉学舌”。
前几天我到广西北海,刘道义老师讲的“有效教学”时,一个小学教师问:“刘老师,教小学生拼读单词不是在增加学生们的负担么?学生们学习外语的兴趣就失去了,这样做是不是不合适?”刘老师当时就生气了说:“小学也要会拼读单词吧?!最基本的拼读都不会能行么?”所以小学外语既要重视语言形式,又要注重语言规则,只是我们教师要用不同的活泼可爱的方法让小学生们学到知识,否则的话,小学外语教学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在小学阶段学习外语已经过了最佳时期了,孩子在九、十岁左右时他的智力、智商、认知能力已经发展差不多了。无论归纳地讲还是演绎地讲,都要讲规则,不讲规则是绝对不行的。
2007年,“二语习得”理论派别的主要首领RodEllis主编的杂志《语言教学研究》(LanguageTeachingResearch)中第十一期的第一篇文章是由一个名叫Tode的日本人所写的调查报告。他将一所初中学校的一些学生分成三组,教授其系动词“be”和进行时态“be”。然后用六个事件对照,结果他证明了用演绎的办法即明示的办法、直接讲语言规则的办法要比“implicit”的效果要好得多。我的意思是小学教师千万不要走入这个误区,装假说大话。我个人极力主张小学要量化,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该讲就讲。他总是先糊涂后明白,要不永远都不明白。通过教师讲解和训练,通过学生自身的探求和摸索,过程到了,自然也就会了,能掌握了。如果老师避开,保证不了这个数量和教学质量。由于孩子们的认知、大脑的功能和思维能力或是自主学习策略没有用好,那么我们的外语是永远也学不好,永远都是鹦鹉学舌的。
第五点就是输入和输出(inputoutput)。教学就是输入语言信息,输入知识,然后再摄入。输入不等于摄入(input不等于intake),首先必须是大量的可理解式的输入,要保证课堂输入量,然后学生可能记住一些,当然也忘记一些,但是通过练习(exercise\/practice)、师生课堂上的交流和作业或者是测试等方法使学生慢慢掌握所学的知识,然后量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最后输出(output)。整个就是一个过程(process)。我们的外语教学要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无论什么课型,都是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整个课堂活动主要都是输入,课堂并不主要是输出。如果学生们都会输出,就不必再上课了。课堂英语教学包括小学在内应该是以输入为主(input-based)的教学而且在课堂上主要是要聚焦在语言形式的上(form-focused)。如果不是注重语言形式、以输入为主的教学,那么就是微效、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一节课结束以后,教师教授了什么、学生们都做了什么、懂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掌握了多少都应该有个结果。本人极力反对现在所谓的极端的“任务型教学”。不是说任务型教学本身不好,那么关键问题就是我们误用了这种类型的教学。
北师大的刊物《中小学外语教学》刚刚刊登出来任务型教学方面著名专家Littlewood在1999年完成的一篇关于任务型教学的文章。2004年他发表了一篇关于任务型教学的思考和建议的文章,我先前已经在《英语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上刊出。这两篇文章中都包含有一个表格:一个完整的任务型教学都要用5个步骤(5stages)。第一个阶段是非交际性的、以形式为主的学习方法及练习。学习是交际的前提,没有学习就没有交际。我们将任务型教学理解成为真实的使用、做事情,这是错误的,而且还是低级的错误。第二步是交际前的语言练习(pre-communicativelanguagepractice)。第三、四步骤是交际性语言练习(communicativelanguagepractice)和标准型交际(standardcommunication),最后一步才是真正的交际(effectedcommunication),就是用英语做事,做任务。他的这个五个stages是从以语言形式为主到以意义为主的任务型教学的模式。这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跨越前四步直接来到了第五个步骤,使学生们搞糊涂、学不明白。虽然有许多人认为交际教学法(CLT)比任务型教学(TBL)好,任务型教学太极端了,不适合TEFL初学和基础阶段用,也不能成天做任务。就训练方面来说,也应该从操练(drills)到练习(exercise)到训练(practice)到做任务(task)。任务型教学是个好方法,关键是要理解正确且与用得当,不能一步到位,千万别本末倒置。
课堂教学我主张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符合教学需求的教学手段。首先课前要做好预习(Preparation);课堂上好好的讲解(Presentation),要讲出为什么(Why)、什么(What)、怎么(How),不必非得分组练习(group-work)或者是两人一组练习(pair-work),更不必费劲来重新摆放桌椅,最重要的是要动脑;然后就是各种练习(Practice),这些练习之前和当中可以有些语言意识的提升活动,如对英语的noticing,recognizing,observing,identifying的练习。这些练习可以是drills,也可以是exercise,可以是practice,也可以是tasks,但是tasks是大联系,不能每节课都做,一个学期做几次就可以,需要课内课外结合起来,时间长一些。练习不是考试,不是英语的输出,而是对刚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和提高,教师教授学生哪些知识就练习哪些知识,这节课学习什么技能就主要练习什么技能,这些练习不是综合性的练习,而是单项或专项练习,不是选择题或是考试题,若每节课都要做评价,学生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将大大受打击,更不能将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教学也应该有一个过渡期或是冷冻期,让大家都不知谁好谁坏,不知深浅,埋头学习。像马拉松长跑那样是总冲刺。最后在这节课快结束时掀起一个高潮,把新学到的知识与以前学的知识放在一起做一个综合性的Production,提升一下,搞点输出及总结。
我们要特别注意上课的质量、输入的数量以及上课时课堂教学的组织,保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给他们指明学习的途径,帮助他们掌握高效的学习策略。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主张循序渐进(一点一点教和学,按照正确顺序)、阶段侧重(在某个阶段侧重学习哪些知识内容和技能项目,如某些单词、语法、技能等)、精讲精练(反对精讲多练、多讲多练或不讲就练),五技(读、听、写、说、译)并举。大多数人都讲听、说、读、写、译,这是学习母语的顺序,很多人丢掉“译”是不对的。我们学外国语是不能够先听的,主要是教育这个条件,先听也听不懂。我们先通过阅读课文或报刊的方式从“读”过渡到“听”,二者均属于“输入”环节,都是接受式的学习,接受式的技能;然后是写,先写后说。说是最难的,因为要现场将意思连贯地表达出来达到交流的目的。最后是翻译,翻译就是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比较和迁移。这就说明我们上外语课,不见得非得全英授课,可以使用母语,可以使用翻译,用双语(bilingual)进行教学。对于抽象的、难懂的语法、句子、指令或作解释的时候,可以适当地使用汉语,而且两者可以很好的比较和对比。但是在外语课上,汉语不能使用太多了,那样就成了汉语课了。
语言学习可以通过语言分析和错误分析,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利用目的语言和自己的母语这两种语言。我希望这次参加现场授课的教师也不一定全英授课,学生不是国际学生,是中国人,教师也是中国人。我们有几亿人学外语,但是翻译界还是缺人,就是因为我国的英语学习者从小就按母语的思考模式反应。教学过程中的输入、输出一定要做好。输入不能全靠课堂,还要靠课外。毕竟我们课上的时间太有限,所以课外要订阅一些英语报刊杂志,参加点英语角、英语竞赛等活动。
我们的学习到底是举一反三还是举三反一?举一反三就是用少量的例子(samples)掌握经典的语言,然后扩展到更多的语言。隐性的教学方法是需要有教学环境和大量时间的,没有大量时间和语言环境是用不了的,不太适合用于外语学习,特别是学校正规课堂的教学。所以我们的教材和我们的学习规律正好相反。因此我们现在正在改革。
这样的话我们就得先预成(pre-generate),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准备,学生要事先预习。预计这节课要完成什么东西,学什么东西都要做好计划,然后做好准备,上课时一步一步的走,该教的教,该学的学,该练的练,每一步都要做到位。这样才能做好上课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教师事先备好教案,想好用什么教具、搞什么教学活动、学什么知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什么针对性方法。如果在课程进行过程中突然有问题出现阻碍了正常教学的进行,就随时随地解决,慢慢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且解决这个“生成”的问题,这个生成并不完全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需要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人主张学习语言形式完全靠感知,是感性的,主要靠“刺激-反应”,但实际上很多都是要理性的,认知的。现在我们的教学都没有很好的策划(well-designed),而是课上时间一直在叫学生们在生成,最后学生还是生成不了,总是达不到所要求的水准。我认为要特别重视“预成”,而“生成”是在解决教学矛盾的各种教学条件当中自然达到的。过程到了,结果就生成了。

英语评课稿作文 文案:

最近,听四位老师英语课,给我提供了一次学习机会。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两节课的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
一、情意
我们不仅是一位英语老师,还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教师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意和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态度、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既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又能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课堂上教师用英语OK,ent.等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使他们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
这两节英语课都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景和充分利用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诸如,采用实物、卡片、图画、简笔画、录音、投影、身体语言、电脑、多媒体以及利用英语本身和上下文创设情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知识和内容能使难点化易,在情景中讲解语言知识能突出重点难点;在情景中进行操练能提高学生实践的量和质。课文内容通过导读,清晰易记,能加速理解、记忆和交际的进程。在情景中对话交际能促进思维的条理化、逻辑顺序化,有利于提高口头理解和表达的正确性和流利性。
三、知识
教师都重视在操练中讲解英语语言知识,在情景中进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指英语语言的音、词、句、篇的结构和意义以及词形变化和选词造句的语法规则。利用各种直观手段讲解英语语言知识,能突出重点难点,注意难点化易。采用matchwords方式讲解新词语,既精炼精确、省时、易于理解词语意义,又可避免单词开花,形成教师一言堂的弊端。教师利用图片、投影,采用问答式的方式边练边讲知识,生动有趣,能加速理解的过程,教师重视通过板书和在多媒体投影等创设的情景中对语法知识进行点破和归纳。
四、交际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交际的能力作为目的要求.教师都能运用已学英语知识,特别是刚学习的新的语言材料,使新旧语言知识相互整合,并联系学生实际或通过想象创设的情景,完整地进行语篇的思想交流。这样既交流了信息,拓宽了思路,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用英语进行创新的交际的能力。
五、过程
教师都很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首先,教师通过真实的或创设的情景使学生理解所学的新的语言知识,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并使语言知识转化成技能,然后在新的情景中通过对子和小组活动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达到掌握听说读写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具体体现在能贯彻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和勤反复的原则上。教师采用实物、图片、录音机、电视、电脑、多媒体和英语等手段创设新的语言情景,多渠道地给学生提供英语信息源和大量的信息,拓宽视野,从而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同时也避免了英语教学总是围绕着英语课本转和机械操练,重复老内容,缺乏信息的新鲜感,以致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思维迟缓,产生被动消极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学习退步的后果
1.快节奏
教师大都用正常的英语语速进行教学,教学环节严密,各环节和各种操练和交际活动间的交替自然紧凑、快捷,从播放音乐或英语歌谣导入直至课的发展、高潮、结束富有节奏感。明快的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2.高密度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参与英语操练和交际活动的人多、面广,实践的内容量大。一堂课内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英语操练和交际活动。加强小组活动形式以增加学生实践的面和量,也成了这两节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3.勤反复教师能重视在新的情景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重现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并使知识不断获得巩固,听说读写交际的能力不断获得发展。六、教师教师都具备以下良好的素质:
1.正确的语音语调;2.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组织课堂;
3.英语词语丰富、语言流畅;4.教态自然,和蔼可亲,表情丰富,仪态整洁、潇洒、轻松、愉快、活泼、稳重、振奋、激昂、情意交融。5.有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遇惊不乱,应变能力强,富有教学艺术性。6.善于利用多媒体和演画唱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语言情景。板书设计整洁美观,主题突出,形式多样,设计合理。
七.建议
1.要注意单词教学,阅读课文和对话课文是不同的课型,要建立不同的教学模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语言基础知识是难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的。
2.要加强英语教学的实践性。讲解知识过详,讲解占了课堂教学的大半时间,忽视了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少了学生的参与性,少了一些与学生的交流。
3.要注意创设情景的实用性。
教师过于强调创设真实情景,以至于占用了很多时间,从而消弱了英语的操练和交际运用。
4..板书。板书的作用是示范,是学生认知的过程,板书的姿势,板书的位置及板书的及时性。
5.学会纠正学生的错误,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会等待。口语评价不能流于形式,我们要真实有效的评价。
6.教师的导入五花八样,引人入胜,但结尾草率,要做到结尾无穷,升华使小课堂成为人生的大课堂,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作为老师不仅仅要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在这个“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让自己的学生更喜欢?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要多学习,要走出自我这个狭窄的区域,走到蓝蓝的天空下面,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必然是明媚的蓝天!
初中英语评课稿
夏晓静老师这一堂课是一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的英语课。夏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上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导入,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多媒体图片导入新课,图文并茂,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而且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制作“bananamilkshake”。
2、关注教学方法,体现了一个活字。夏晓静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新单词呈现形式多样。应该说整堂课中,夏老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夏老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夏老师能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听力练习,获取新的语言知识,并通过讨论如何做水果沙拉将所学语言应用到对话中。在讨论如何做水果沙拉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同学的意见,最终得到一份菜谱。设计这样的任务能让学生结合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样语言运用才能真实自如,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个任务需要学生充分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建议和教师的评价来给出最终的菜谱,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此外,在小组讨论时学生需要用全英文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逐步制订菜谱,这样可帮助学生练习之前所学的句型和词汇,巩固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大限度地突破难点。
3、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有效。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夏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有歌曲,谜语,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不但使单词、句型的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本课最为精彩的是夏教师运用实物进行制作“bananamilkshake”的演练,把英语课堂带进生活,学生兴趣高昂,学生当堂就能品尝到美味可口的香蕉奶昔。在英语课中,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的活动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本堂课上,夏老师很好的贯彻了: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本课中值得探讨的地方:
1、本堂课中,老师在布置任务前或句型操练前,未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导致学生操练时场面有些混乱。
2、教师语言不是很丰富。其实这也是我们较多老师的一个毛病。我们说当我们老师有足够多的input(输入)的时候,学生才能有output(输入)。这可能就需要我们老师平时多多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我们如何去评价一节课堂教学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担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或殴打能够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般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④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⑤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知道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
(2)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英语评课稿》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英语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英语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