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课外文言文大全作文 课外文言文大全注释及翻译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课外文言文大全作文 课外文言文大全注释及翻译文案:
1.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
2.掩耳盗钟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选自《吕氏春秋》)
3.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选自《初潭集》)
4.画龙点睛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5.蛇衔草
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着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选自《太平广记》)
6.对牛弹琴
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弘明集》)
7.秦武王偏听
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群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末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选自《战国策》)
8.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驼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选自《百喻经》)
9.司马光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选自《宋史》)
10.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南昌折其髀。人皆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破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选自《淮南子》)
11.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选自《三国志》)
12.商鞅立木建信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选自《史记》)
13.“草”书
张丞相好草圣。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云:“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恚曰:“何不早问?”(选自《古今谭概》)
14.宋人偏见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选自《韩非子》)
15.自相矛盾
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选自《韩非子》)
16.各人啖一口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选自《世说新语》)
17.义犬救主
华隆好弋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选自《太平广记》)
18.高凤笃学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选自《初潭集》)
19.学而时习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选自《论语》)
20.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
21.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矣。(选自《韩诗外传》)
22.与狐谋皮
周人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终),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选自《太平御览》)
23.荆人袭宋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选自《吕氏春秋》)
24.主仆对
主人待仆甚薄,衣食常不周。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此鸣者何物?”主人曰:“蝉也。”仆曰:“蝉食何物?”主人曰:“吸风饮露耳。”仆问:“蝉着衣否?”主人曰:“不用。”仆曰:“此蝉正好跟我主人。”
(选自《广笑府》)
25.从有亡鈇者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选自《列子》)
26.天雨谷
汉宣帝时,江淮饥馑,人相食。天雨谷三日。寻魏地奏,亡谷二千顷。(选自《太平广记》)
27.鲁人锯竿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选自《太平广记》)
28.魏人钻火
魏人夜暴疾,命门人钻火。是夕阴螟,督迫颇急。门人忍然曰:“君责人亦大无理。今暗漆,何以不把火照我,当得觅钻火具,然后易得耳。”孔文举闻之,曰:“责人当以其方也。”(选自《太平广记》)
29.华佗治病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密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嘱使勿逐。守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选自《三国志》)
30.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选自《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31.唐太宗纳谏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联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联怀也。”(选自《贞观政要》)
32.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王冕传》)
33.锡不辨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类耳!(选自《冷文庐医话》)
34.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选自《西京杂记》)
35.李广射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选自《史记》)
36.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不有奇才耳(罢了)!”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选自《资治通鉴》)
37.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选自《方舆胜览》)
38.李白之死
世俗多言李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谓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选自《容斋随笔》)
39.刘庭式娶盲女
齐人刘庭式未及第时,议娶其乡人之女,既成约而未纳币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躬耕,贫甚,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许之矣。虽盲,岂负吾初心哉。”卒娶盲女,与之偕老。(选自《能改斋漫录》)
40.葛洪苦学
葛洪,丹阳人,贫无童仆,篱落不修,常披榛出门,排草入室。屡遭火,典籍尽,乃负笈徒步,借书抄写,卖薪买纸,然火披览。(选自《初潭集》)
4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而已矣。”(选自《初潭集》)
42.欧阳询观古碑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选自书林纪事》)
43.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
44.车胤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选自《晋书》)
45.用兵七“勿”
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缺,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选自《孙子今译》)
46.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选自《颜氏家训》)
47.以百姓为甲兵
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安,此乃腾之甲兵也。”(选自《资治通鉴》)
48.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选自《论语》)
49.卖柴翁殴宦者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宦者称宫市取之,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驴送柴至内。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选自《资治通鉴》)
50.攘鸡者强辩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
51.明日歌
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也?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家鹤滩先生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砣?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选自《履园丛话》)
52.割席分坐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选自《世说新语》)
53.慕名失实
书生以囊萤闻于里,里人高其义,晨诣之,谢他往。里人曰:“何有囊萤读,而晨他往者?”谢曰:“无他,以捕萤往,哺且归矣。”今天下之所高,必其囊萤者;令书生白日下帷,孰诣之哉?
(选自《梅花草堂笔谈》)
54.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
55.各言尔志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之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选自《论语》)
56.诸葛亮用度外人
范文正常言:“史称诸葛亮能用度外人。用人者莫不欲尽天下之才,常患近已之好恶而不自知也。能用度外人,然后能周大事。”
(选自《梦溪笔谈》)
57.三镜自照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联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
(选自《全唐文纪事》)
58.卜子之妻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郑县人卜子妻之市,买鳖以归,过颍水,以为渴也,因纵而饮之,遂亡其鳖。(选自《韩非子》)
59.项羽不肯竟学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选自《史记》)
60.陈胜少有大志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选自《史记》)
61.顾炎武不释卷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选自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
62.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选自《世说新语》)
63.孟子对滕文公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了。”
(选自《孟子新语》)
64.荀巨伯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
65.字期清爽
有医人工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选自《吴医汇讲》)
66.鲁候养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候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已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选自《庄子》)
67.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田登作郡守,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俗语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本此。
(选自《古今谭概》)
68.业精于勤,荒于嬉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选自韩愈《进学解》)
69.笔冢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
(选自《书断》)
70.虚能纳声
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
(选自《梦溪笔谈》)
71.吴起杀妻求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
(选自《史记》)
72.孙膑赛马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第重射,臣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选自《史记》)
73.郑武公伐胡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选自《韩非子》)
74.前事不远,埕属之师
上谓侍臣曰:“联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已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覆至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选自《资治通鉴》)
75.为将八弊
夫为将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贪而无厌,二曰妒贤嫉能,三曰信谗而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犹疑不自决,六曰荒淫于酒色,七曰奸诈而心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礼。
(选自《诸葛亮集》)
76.用兵之道,要在人和
夫用兵之道,要在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若将吏相猜,士卒不附,忠谋不纳,群下谤议,谗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
(选自《诸葛亮集》)
77.诸葛亮论赏罚
赏罚之政,谓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怨,罚妄加则直士恨。(选自《诸葛亮集》)
78.不能治身,焉能治国
告子谓子墨子曰:“我能治国为政。”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身,焉能治国政。”(选自《墨子》)
79.穿山甲食蚁
鲮鲤即穿山甲也。生湖广岭南,及金、商、均、房诸州,深山大谷中皆有之。弘景曰:“形似鼍而短小,又似鲤而有四足,黑色。能陆能水。日中出岸,张开鳞甲如死状,诱蚁入甲,即闭而入水,开甲蚁皆浮出,因接而食之。时珍曰:鲮鲤状如鼍而小,背如鲤而阔,首如鼠而无牙,腹无鳞而有毛,长舌尖喙,尾与身等,尾鳞尖厚,有三角。腹内脏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曾剖其胃,约蚁升许也。”(选自《本草纲目》)
80.岳飞大破“拐子马”
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敢当。具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砍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破之。(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81.弊在赂秦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选自《六国论》)
82.火井
西川有火井,事甚奇。其井居然冷水,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启竹而试之,绝无半点焦意。未见火形,而用火神,此世间大奇事业!(选自《天工开物》)
83.欲益反弊
“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成言,初非偶语,古今义士末有改之者。宋子京于《李靖传》乃易“疾雷”为“震霆”,易“掩”为“塞”,不惟失真,且其理亦不安矣。雷以其疾,故不及掩耳,而何取于震?掩且不及,复何暇塞哉?此所谓欲益反弊者也。(选自《滹南遗老集》)
课外文言文大全作文 课外文言文大全注释及翻译文案:
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
肆(一)敏慧
蚂1、黄琬巧对
蒀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螇【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膆【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肃【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
膂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螀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芅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蒄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蚀2、神童庄有恭
蕿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莅【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袅【文化常识】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莂【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芈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蒅3、曹植聪慧
肂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螀【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肇【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蒅【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
蒃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
薂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膀4、默写《七步诗》。
薅4、鲍子难客
袄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罿【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衿【文化常识】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蚅【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
芄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蚁②不如君言
蚇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螅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蚅5、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腿【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蚀【文言知识】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袅【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
螂2、翻译:①僧俱以告②当为除之
袁③僧苦问其所以
葿6、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羄【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着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膃【文化常识】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薃【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为②应声
芈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肄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薄7、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肁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羇【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肄【文言知识】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羅【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⑦敏
螃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肀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膄(二)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
膂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膁【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蝿【文言知识】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着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芄【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
薃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羂9、桓荣勤学不倦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薈【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蚈【文言知识】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羃【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
莀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薀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蚈10、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着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着,着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着,对如初。或询其意,着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着之规益也。
莄【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肂【文化常识】“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着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荿【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
螈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着
螅②又以问着③书固佳矣
薀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膈11、崔景偁拜师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袈【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②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④庶几:有希望。
袂【文言知识】名词作状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节【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
袇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
羇②某则愿庶几焉
芃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③④
螀12、为人大须学问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羀【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肇【文化常识】“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蚄【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
蒂2、翻译: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虿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膇13、读书五失
肅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袀【注释】①纂录:摘录。
蒈【文言知识】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芇【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
膂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薁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芆14、颜回好学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芇【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薂【启发与借鉴】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聿【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
艿2、翻译:①门人益亲②弟子孰为好学?
莇(三)仁爱15、张孝基仁爱
羃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螁【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肈【文言知识】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蒇【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颇⑦徐
莄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
艿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袇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薆16、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袅【注释】①归:承认
羁【文言知识】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袀【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
蚆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
羂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蚃17、赵简子元日放生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虿【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螆【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他死。”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
莃【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以②竞③然
膁2、翻译:①示有恩也②恩过不相补矣
莈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
肀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
肈18、邓攸弃儿保侄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肇【注释】: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挈:带着。④毋:不要。
蒁【文言知识】“涕”及其他。“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成语“走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
膀【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担⑥莫若⑦从
葿2、翻译:①怀遗民走②吾辈尚壮
薄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②③
蒄19、张之万之马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芀【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薅【文言知识】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
芆【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畜②遣③固④未几⑤询⑥盖
节2、翻译:①之万怪之②方乘,遂为掀下③连易数人
莀20、王安石辞妾
羆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
螄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羁【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蒀【文言知识】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鸸问“什么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即人。
莇【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失②偿③愀然④几何
蒆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肄②家资尽没犹不足③尽以钱赐之
蒀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螈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袄21、宋仁宗忍饿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螃【注释】①外面遂以为例:指官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
课外文言文大全作文 课外文言文大全注释及翻译文案:
(完整word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义:
③食不给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阅读训练】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只有剩骨B.满坐寂然C.坐佛膝上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D.以刀劈狼首
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六)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七)师旷论学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八)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九)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用四字短语作答)
【参考答案】
(一)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二)1.①不,没有②阻止2.D3.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4.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三)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2.B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四)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2.D3.C4.韦编三绝
五)1.D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六)1.①私下的意思②总是(常常)③入迷④安祥的样子2.C3.C4.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七)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3.A4.略
(八)1.C2.①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②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问题。3.①他好学,家贫,买不起书,但他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从而得以遍观群书。②为求得先达的指导,常常远行百里之外,登门请教,不耻下问,因此他能“卒获有所闻”。4.学习勤奋刻苦,尊师,求学诚心。(九)1.①向②怎么;开玩笑③在黑暗中走路④点燃蜡烛2.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一0)1.离开睡醒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一一)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2.见译文3.D4.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
(一二)1.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2.A、C3.见译文4.C5.一丝不苟天才出自勤奋(一三)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2.只听弈秋的教导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一四)1.①zhì;同“识”记②shuì;劝说③xuán;同“旋”,转身④cuōtuó光阴消逝2.D.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4.C5.要点: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课外文言文大全作文 课外文言文大全注释及翻译文案:
课外古诗文名言集锦200句
爱国
1、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屈原《九歌·国殇》)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唐·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4、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唐·杜甫《吾宗》)
5、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唐·韩愈《上李尚书书》)
6、为国者终不顾家。(宋·苏轼《陈公弼传》)
7、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1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11、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趼人《痛史》)
志向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15、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
1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18、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藤王阁饯别序》)
1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0、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2、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4、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扎子》)
品德
2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2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27、自环者为之私,背私为之公。(《韩非子·五蠹》)
2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9、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3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3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藤文公下》)
3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战国·屈原《渔父》)
3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35、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3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37、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38、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淖陷渠沟。(清·曹雪芹《红楼梦》)
3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燕策》)
40、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修养
4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鱼谟》)
4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学而》)
4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
4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45、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主述训》)
4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诸葛亮《戒子书》)
4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48、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4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50、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学习
51、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唐·韩愈《师说》)
5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师说》)
5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唐·韩愈《师说》)
54、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5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
5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5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冰。(《荀子·劝学》)
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孟下纪·用众》)
60、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宋·苏洵《明论》)
6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62、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庸言》)
63、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
6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65、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说苑·建本》)
6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67、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68、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宋·欧阳修《赐翰林学士吴奎乞知青州不允诏》)
69、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进学解》)
7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7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读书
7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73、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7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5、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76、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宋·朱熹《性理精义》)
7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惜时
7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79、老冉冉之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战国·屈原《离骚》)
8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81、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汉·乐府古辞《西门行》)
8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83、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84、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85、来日苦短,去日苦长。(晋·陆机《短歌行》)
8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87、尺璧非宝,寸阴可惜。(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上》)
88、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89、莫道韶华镇常在,发白面皱传相待。(唐·李贺《嘲少年》)
90、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须臾期。(唐·卢仝《叹昨日》)
9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92、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元·高明《琵琶记》)
93、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言行
9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95、一言而可以兴邦。(《论语·子路》)
96、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97、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98、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
99、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100、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吕氏春秋·有始览·听言》)
10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
102、恶言不出口,苟言不留耳。(《邓析子·转辞篇》)
10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
104、妙论精言,不以多为贵。(宋·欧阳修《六经简要说》)
10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经·大序》)
106、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宋·苏洵《远虑》)
10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08、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109、忠言逆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六行》)
110、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汉书·枚乘传》)
社交
11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12、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一》)
11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11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115、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元·孟汉卿《魔合罗》)
116、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1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
118、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乾》)
11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120、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121、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古辞《古艳歌》)
122、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战国策·燕策二》)
123、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24、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唐·孟郊《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125、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处事
12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127、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12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129、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13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
131、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三国·曹植《君子行》)
132、君子慎始而无后忧。(宋·苏洵《上文丞相书》)
133、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134、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事。(《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135、着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文学
13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137、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138、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139、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140、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14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42、惟陈言之务去。(唐·韩愈《答李翊书》)
143、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144、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145、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魏书·祖莹传》)
146、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唐·司空图《诗品·含蓄》)
14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4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14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50、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自然
15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52、日月不明,天不易也;山高而不见,地不易也。(《管子·形势》)
153、寒往暑来,秋收冬藏。(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154、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155、东西生日月,昼夜如转珠。(唐·元稹《苦雨》)
1565、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宋·文天祥《正气歌》)
景色
157、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158、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南朝宋·谢灵运《游南亭》)
159、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160、明月隐高树,长河没小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16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6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6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164、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165、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66、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16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168、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来秋千影。(宋·张先《菩萨蛮》)
169、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送春》)
170、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宋·辛弃疾《太常引》)
17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172、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唐·柳宗元《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173、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174、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经·小雅·斯干》)
175、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176、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17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7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79、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唐·王维《终南山》)
180、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宋·林逋《相思令》)
181、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唐·李白《公无渡河》)
182、欲把西湖当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84、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唐·白居易《长相思》)
185、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南唐·冯延巳《谒金门》)
18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刃岳上摩天。(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其他
18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88、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行废;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189、众口铄金,三人成虎。(《邓析子·转辞篇》)
19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91、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19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19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94、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19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19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197、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尚书·太甲中》)
19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赞》)
19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斯子聿》)
200、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篇》)
2019年08月15日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课外文言文大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课外文言文大全》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外文言文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课外文言文大全》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