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老和尚的破碗的哲理故事作文 老和尚的破碗读后感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老和尚的破碗的哲理故事作文 老和尚的破碗读后感文案:
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趵突泉的泉水清澈、甘甜如汁,行人经过时常用手掬一捧泉水喝。附近千佛寺的一名老和尚见此情景,拿了一个有缺口的碗放在泉台上,人们就能用这只破碗舀泉水喝。
一天,有位富商来趵突泉游玩,见人们用破碗喝泉水,心想:“如此灵秀之地,怎能放一个破碗?”于是他让随从买来一只精美的瓷碗换掉了原来的破碗。富商自認为做了一件好事,心满意足地离去。但第二天,有人用瓷碗喝过泉水后就把它拿走了。其他人又只能用手掬水喝。
几日后,富商又来到趵突泉,发现自己买的瓷碗不见了。正纳闷时,他看到老和尚拿着一只碗走过来,用石头把碗敲出了一个缺口,再放在泉台上。富商忙上前问:“您为何要把碗敲破?名泉当配好碗,我前几日就放了一只好碗在此。”老和尚笑着摇摇头:“好碗让人贪心,很快就会被拿走,反而是我的碗,正因为残破,所以谁都不会打它的主意,才能长久放在这里,供人使用。”富商恍然大悟。
完美的东西并非适用所有环境,而适用的东西也无需苛求完美。
老和尚的破碗的哲理故事
老和尚的破碗的哲理故事作文 老和尚的破碗读后感文案:
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这小徒弟内心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傅。
他对老禅师说:“师傅,我太累,可也没见什么成就,是什么原因呀?”
老禅师沉思了片刻,说:“你把平常化缘的钵拿过来。”
小徒弟就把那个钵取来了,老禅师说:“好,把它放在这里吧,你再去给我拿几个核桃过来装满。”
小徒弟不知道师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进来。这十来个核桃一放到碗里,整个碗就都装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你还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里放吗?”
“拿不了了,这碗眼看已经满了,再放核桃进去就该往下滚了。”
“哦,碗已经满了是吗?你再捧些大米过来。”
小徒弟又捧来了一些大米,他沿着核桃的缝隙把大米倒进碗里,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进去,一直放到都开始往外掉了。小徒弟才停了下来,突然间好像有所悟:“哦,原来碗刚才还没有满。”
“那现在满了吗?”
“现在满了。”
“你再去取些水来。”
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里倒,在少半碗水倒进去之后,这次连缝隙都被填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这次满了吗?”
小徒弟看着碗满了,但却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师傅是不是还能放进去东西。
老禅师笑着说:“你再去拿一勺盐过来。”
老禅师又把盐化在水里,水一点儿都没溢出去。
小徒弟似有所悟。老禅师问他:“你说这说明了什么呢?”
小和尚说:“我知道了,这说明了时间只要挤挤总是会有的。”
老禅师却笑着摇了摇头,说:“这并不是我想要告诉你的。”
接着老禅师又把碗里的那些东西倒回到了盆里,腾出了一只空碗。
老禅师缓缓地操作,边倒边说:“刚才我们先放的是核桃,现在我们倒着来,看看会怎么样?”
老禅师先放了一勺盐,再往里倒水,倒满之后,当再往碗里放大米的时候,水已经开始往外溢了,而当碗里装满了大米的时候,老禅师问小徒弟:“你看,现在碗里还能放得下核桃吗?”
老禅师说:“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只碗,当碗中全都是这些大米般细小的事情时,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么放得进去呢?”
小徒弟这次才彻底明白了。
如果您整日奔波,异常的忙碌,那么,您很有必要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先将核桃装进生命当中呢?如果生命是一只碗,又该怎样区别核桃和大米呢?”
如果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么,生活就简单轻松了。我们要把核桃先放进生命的碗里去,否则一辈子就会在大米、芝麻、水这些细小的事情当中,核桃就放不进去了。
生命是一只空碗,但是应该先放进去什么呢?什么才是你的核桃呢?
马云说:成功的人每时每刻都会分享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身边的朋友,您在他们的心目中会变得更有价值。
生命是一只空碗哲理故事
老和尚的破碗的哲理故事作文 老和尚的破碗读后感文案:
有一个和尚到农家去诵经,诵经的中途听到小孩儿的哭声,转头一看,原来孩子趴在地上压到了一把饭铲子。地上很肮脏,孩子的母亲就把他抱起来,顺手把饭铲子放在热腾腾的饭上,洗也不洗。
当孩子的母亲来请吃饭时,和尚假称肚子痛,饭也没吃,就匆匆赶回寺里。
过了一星期,和尚又去农家诵经,诵完经,那母亲端出一碗热腾腾的甜酒酿。由于天气严寒,和尚一连喝了好几碗,不仅觉得味美,心情也十分高兴。
等吃完了甜酒酿,孩子的母亲出来说:“上一次真不好意思,您连饭都没吃就回去了,剩下很多饭,只好用剩饭做成一些甜酒酿。今天看您吃了很多,我实在感到无比的安慰。”
和尚听了大有感触,为逃避肮脏的饭铲子,没想到反而吃了七天前剩饭做成的甜酒酿,因而悟到“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我们面对人生里应该承受的事物不也是如此吗?在饭铲中泡过的脏饭与甜酒,表面不同,本质却是一样,所以,欢喜的心最重要。有欢喜心,则春天时能享受花红草绿,冬天时能欣赏冰雪风霜,晴天时爱晴,雨天时爱雨。好像一条清澈的溪流,流过了草木菁华,也流过石畔落叶;它欢跃如瀑布时,不会被拘束;它平缓如湖泊时,也不会被局限。好像林野里的清风,有南国的温暖及北地的凉意,匝地,有声。
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的哲理故事
老和尚的破碗的哲理故事作文 老和尚的破碗读后感文案:
五台山上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是小和尚的师父,两人在寺庙中相依为伴。有一天,老和尚给小和尚出了一个问题:“一个爱清洁的人和一个不爱清洁的人一同去一家串门,是爱清洁的人去洗澡,还是不爱清洁的人去洗澡?”小和尚搔了搔头皮,迅速地答道:“当然是不爱清洁的人去洗澡,因为他身上脏得很。
”老和尚看了看小和尚,不满意地捶了小和尚一下:“呆子,好好想想吧!”这次,小和尚可知道正确答案了,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定是那个爱清洁的人去洗澡。”老和尚问:“为什么?”小和尚胸有成竹地说:“那还不简单,爱清洁的人有爱洗澡的习惯,不爱清洁的人有懒惰的习惯,只有爱清洁的人才有可能去洗澡。
”说完,小和尚等待师父的夸奖。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不但没有夸奖小和尚,还说小和尚没有悟性,除了罚站,还要考虑正确答案。想了大半天,小和尚迫不及待地回答:“两个都得去洗澡,爱清洁的有洗澡的习惯,不爱清洁的需要洗澡。”师父的脸色告诉他,又错了。小和尚只好怯生生地说出最后一个答案:“两个都不去洗澡,原因是爱清洁的人很干净,不需要洗澡,不爱清洁的人没有洗澡的习惯。
”话毕,老和尚和颜悦色地对小和尚说:“其实,你已经把四个答案都说出来了,但你每次都认准一个是正确的,你的答案是不全面的,因此,单单拿出一个都不是正确的答案。”。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老和尚的破碗的哲理故事》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老和尚的破碗的哲理故事》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和尚的破碗的哲理故事》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老和尚的破碗的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