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凡·高的绝笔画的故事作文 凡.高画的是什么画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凡·高的绝笔画的故事作文 凡.高画的是什么画文案:
荷兰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凡·高自杀前画的一幅绝笔画《阿德琳娜·雷沃克斯肖像》,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1375万美元的价钱成交。
专家们说,这幅画的价值在于它有一段轶事。1890
年7月27日,当时精神已极度绝望的凡·高,在法国巴黎郊外奥弗村的田野上,用手枪朝腹部开了一枪,然后双手捂着肚子的伤口,跌跌撞撞地返回他住的小客店。这时,他看见客店老板13
岁的女儿阿德琳娜·雷沃克斯站在阳台上。凡·高回到房里,忍着伤口的剧痛,为地画了一幅肖像。两天后,即7月29日,凡·高逝世,终年37
岁。
凡·高的绝笔画的故事作文 凡.高画的是什么画文案:
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 凡·高\/1889 年
1.凡·高习惯将小蜡烛放在自己的帽檐上,以便在晚间作画。
在给弟弟提奥的一封信中,凡·高提到他“在(帽檐的)烛光下”创作出了《罗纳河的星空》。此事至今依然为人所津津乐道。
在另一封写给提奥的信中,凡·高写道:“对我来说,夜晚似乎比白天更富有生命力,更富有绚烂的色彩。”如果这些记述是真实的,那么他就应该会在晚上找个咖啡厅之类的地方,戴着他那特别的“烛光草帽”,坐在其他顾客旁专心作画。
2.虽然世人都认为凡·高是自杀身亡,但也有说法称他可能死于他杀。
普利策奖得主、传记作家史蒂文·奈菲和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于2011年合作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凡·高:人生》。两位作者经过考证认为凡·高当时并没有自杀,而是被当地的一名鲁莽少年所杀害。其实,艺术史学家们也并没有完全接受凡·高自杀的事实,虽然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仍然将他的死亡原因明确记录为自杀。2014年11月《名利场》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引述了一位法医的报告,这位专家对凡·高持枪射杀自己的记录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凡·高不可能如此近距离地用枪口对准自己的身体,与此同时,凡·高的手掌上也并未发现任何近距离射击留下的灼伤痕迹。
奈菲和史密斯指出,没有人找到射杀凡·高的那把枪,无论自杀还是他杀,凶器都不见踪影,这一点始终都很可疑。
不管后世怎样去猜测和证实,凡·高的确曾经表达过自杀的想法,他曾说过想离开人世并且拒绝一切可能的医疗救助,“人生就是苦痛”。
3.凡·高的耳朵也许是被别人割下来的。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凡·高的左耳并未完全被割除,只是左耳的部分耳垂不幸被割掉了。据报道称,在“割耳事件”发生三天后,凡·高将割下的耳垂送给了一名****。但究竟是不是凡·高自己割下了耳朵,依然存在着大大的疑问。在“割耳事件”发生的那段时间里,凡·高与同样是画家的好友保罗·高更居住在一起。高更除了以画作闻名艺术圈,还是一名专业的击剑手。凡·高和高更因各自固执的个性,经常打架互掐。尽管两人都说是凡·高自己割下了左耳垂,但这里面的蹊跷确实引人猜测:也许是两人顾及彼此的名声和颜面而说谎……历史的真相已随着大师们的离去而被掩埋。其实,翻翻凡·高的个人信件,我们不难发现,凡·高对高更的感情近乎仰慕,以致他的弟弟提奥千里迢迢找到高更,以“重金”请他来和凡·高住在一起。
也许是什么特别的原因,凡·高始终不愿说出“割耳事件”当晚发生的一切。然而在一封写给提奥的信中,凡·高提到:“幸亏那晚高更没有携带枪械或其他更加危险的武器。”这一句话引起后人无限的猜测和遐想。
4.凡·高自己意识到患病,住进圣雷米的圣保罗精神病院。在那里,他安静地凝视着窗外,创作出《星月夜》。
1889年1月,凡·高从阿尔勒的一家医院出院后不久,就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割耳事件”。他也察觉到自己精神方面的问题并未治愈,几个月后(大约在1889年5月),凡·高主动住进圣保罗精神病院进行治疗。根据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的史料记载,在他住院后不久,提奥给他写来一封信:
“得知你的身体状况并未有所好转,说实话我非常伤心。尽管在你写给我的信中并未透露任何精神脆弱的迹象,但你自己走进精神病院的举动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希望这只是你的一种预防措施。我太了解你了,你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想拖累那些认识你的人。”
在精神病院疗养期间,凡·高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传世画作,如《鸢尾花》《橄榄树》,当然还有《星月夜》。然而,凡·高自己却认为《星月夜》是一幅失败之作。他在给提奥的信中谈到《星月夜》时说:“这幅作品对我来说简直一文不值,甚至连‘尚佳’都谈不上。”凡·高本打算邮寄出所有的画作给提奥,但由于邮费太贵,他就将《星月夜》从邮寄的包裹中拿了出来。后来提奥尝试过出售凡·高的部分画作,却无人问津。
5.在成长的过程中,凡·高经常看到刻有自己名字的墓碑,因为他有一位早年夭折的、与自己同名的哥哥。 巴黎东郊的奥维尔小镇,凡·高和弟弟提奥长眠在这里
凡·高在荷兰的津德尔特出生、长大。1849年,那时凡·高的父亲西奥多卢·凡·高还是荷兰归正教会的牧师。和凡·高同名的兄长文森特在刚生下不久便夭折了,葬于墓地,这个墓碑至今仍在。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津德尔特的市民依然以这里是凡·高的诞生之地而倍感荣耀。这座不大的小镇建有凡·高广场、凡·高和弟弟提奥的纪念雕塑,依旧保留着凡·高当年居住过的旧址。凡·高最早住过的房子位于津德尔特大街,但遗憾的是这座建筑已经被拆除,后人已无法一睹当年的风貌。
6.凡·高从二十七八岁才开始画画,但到他37岁离世时已创作了900余幅画作,以平均每周两幅的惊人速度保持着激情的创作。
在开始从事职业绘画前,凡·高曾尝试过很多职业,从传道牧师到教师,到艺术品交易商……根据凡·高画廊的记载,他在1881年12月末给提奥的信中描述道:
“提奥,你知道吗,当打开绘画盒时,我是多么的开心。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和探索之后,我想现在才是用它的最好时机,比我当时立即开始作画要明智得多。现在,我的绘画生涯真正开始了,你觉得如何?”
凡·高在世时创作了900余幅油画,留下了多达1100张画稿。如此多产的他,却被诊断为患有癫痫病和一种叫作“多写症”的行为障碍疾病。所谓多写症,就是有强烈的写作冲动而无法自控。对于凡·高而言,这种冲动就是绘画创作。受此折磨的凡·高无法自控地与画板交流,不停地绘画,不停地创作。
7.凡·高画作中标志性的鲜黄色在时间长河中不断地消融和褪色。
凡·高在绘画中经常使用一种鲜明的黄色颜料,这种黄色被视为他的“艺术签名”之一。这种颜料是工业革命的一种副产品色素,学名“铬黄”,已被证明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而它长期释放、分解的化学过程又是不可逆的。
这种黄色被大量使用于《阿尔勒的卧室》等画作中。遗憾的是,如今这些当年光芒四射的画作已经逐渐褪去了最初鲜亮的色彩和夺目的感召力,人们再也无法目睹原作的锋芒。
研究者孔恩·詹森测试了凡·高画中的铬黄色素,并得出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这种光泽的消褪是永恒的。要逆反这一化学反应的过程,只会给原作带来更大的破坏。
8.一位见过凡·高的122岁超级寿星,对这位画家的印象居然是“邋遢的,不修边幅的,令人厌嫌的”。
简妮·卡蒙特生于1875年。她一生都居住在法国的阿尔勒小镇直到1997年去世,那一年她122岁。她也被认为是(有明确记录的)世上最长寿的人。1888年,凡·高居住在阿尔勒时经常去卡蒙特叔叔的小店买颜料,她对凡·高的印象居然是“邋遢的,不修边幅的,令人厌嫌的”。
根据《纽约时报》1997年发出的讣告,当年见到凡·高时卡蒙特大概只有十二三岁。她对自己的后人说:“凡·高是谁?那个丑陋的、没有风度没有礼貌的、看着很病态的男人?我原谅了他的粗鲁,因为人们都说他是个疯子。”
凡·高的绝笔画的故事作文 凡.高画的是什么画文案:
凡·高(1853—1890)是荷兰布拉邦特人,继印象派之后的 著名画家。他的一生虽短暂而不幸,但他却创作了人类绘画史上的许多光辉作品:《塞纳河畔》、《向日葵》、《鲜红的葡萄》、《金黄色的庄稼与柏树》……但凡·高的人生是充满着苦痛的,一代宗师的晚年竞在精神病院里度过!
1888 年 12 月,凡·高在一次高烧中狂乱不已,神志不清,他竟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并把它包好作为一件礼物送给了妓院里的一个姑娘,结果把那位姑娘吓得晕了过去。他的伤口流着血,在被人送回家后便不省人事了,是前来干涉的警察把他送进了医院,但这次变故使凡·高失去了最好的朋友高更。
病愈后的最初日子,幻觉总是缠绕着凡·高,他患了失眠症,只能靠药物镇静睡眠。邻居们也没有给他应有的安慰,他们整天聚在他的窗下,只要他一露头,人们便叫:“瞧!疯子!”“你看他那耳朵!”这些平庸但并非心怀恶意的人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行为给病人带来了多少不幸。1889 年 2 月,凡·高再一次被送进医院,因为他怀疑有人要毒死他。此后,他的精神分裂症时经时重,一种无可奈何的沮丧侵蚀着凡·高的意志。他说:“许多画家变成疯子竟是事实,至少可以说,生活使人变得精神恍惚。如果我使自己重新以全部精力从事绘画的话,那多么好啊!但是我总是要发疯的!”
凡·高终于因发疯而被送入了精神病院,从 1889 年5 月到次年5 月,整整一年的时间。
1890 年 5 月,凡·高从精神病院出来,但他的精神仍处在不稳定状态中。 1890 年 7 月 27 日,凡·高来到他平时作品中最热衷于表现的田野,用手枪对准了自己。子弹击中了心脏的下方,他跌跌撞憧地回到了自己的小屋。在持久的痛苦中,他想起了整个不幸的人生——他一生所体验的辛酸远远超过应有的温暖和甜蜜:1873 年在伦敦,他曾将初恋献给房东的女儿,但遭拒绝;1881 年,他疯狂地爱上了自己新寡的表姐凯·沃斯,为了见到她,他曾将自己的手放在蜡烛上炙烤,最终一无所获。
1882 年,他收留了一个怀有身孕、遗弃街头的姑娘西恩·胡克,企图用自己的温暖帮她走上正路,但结果也失败了;1884 年在纽南,他遇到了一生中唯一一个爱他的姑娘玛戈特,但来自家庭的反对却使她自杀未遂,两人从此天各一方……凡·高回想起短暂而又痛苦、漫长的人生,含着对这个世界的诅咒,在他唯一的亲人弟弟提奥的怀抱中,含恨离开了人世。
凡·高的绝笔画的故事作文 凡.高画的是什么画文案:
在欧洲绘画史上,凡高的故事比凡高的艺术更吸引人。凡高生前,他的画不为社会所重视,终其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画,他一生靠弟弟提奥供给生活费用。他死后,后人却给了他各种荣誉,他的画的卖价也步步攀升。也正因为如此,凡高是一位用尽生命创作的画家,疯狂追求真爱及真实的感受,没有世俗的做作!
凡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后期印象派绘画的一个主要画家。凡高是荷兰人,1853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父亲是一个乡间牧师,两个伯父都是美术品商人,凡高在艺术上的起步首先来源于伯父的商店。小凡高长着一头美丽的红发,模样却很难看,脾气十分古怪,不爱与人交往,可又易动感情;性情粗鲁、任性,而又腼腆羞涩。他的一个伯父在巴黎和伦敦有支店,作的是大宗的艺术品交易,打算日后让凡高来继承他的买卖。凡高也因为商业上的事情,后来也到伦敦和巴黎的店里去。这时他是个勤勉的青年,前途远大,但后来由于个人事件的挫折而失去希望,对工作再也没有了兴趣。
凡高曾经作过店员、教师与传教士,对穷人十分同情。27岁开始作画,立志要做一个农民画家,其人物画也多描绘劳动人民。他早期的以《吃土豆的人》为代表的一些画,就是描绘农民的贫困生活的。后来他离开农村到煤矿去工作,所以便画起工人来了。往后他到了巴黎,接触了印象派,便又画起风景画与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不论画农民、工人或城市贫民,凡高同勃吕盖尔与米莱两位农民画家一样,是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的。他的父亲与几个叔父都是传教士,他自己也笃信宗教,只是后来在矿山担任工人代表被革职后,才对上帝的存在产生怀疑。凡高从耶稣的泛爱出发同情穷人,但他也只能以自己可怜的一点食物去接济穷人,与他们共享一片黑面包。此外,便是用画来描绘穷人的贫困生活和艰苦劳动。他画这些画,与其说是搞意识形态的宣传,不如说是为了表达他心中想要表达的东西而已。因为他自己还没有搞革命宣传的愿望。而且他的画,一生只卖掉一幅。能见到他的画的人,在当时为数寥寥。
凡高的画不为当时人理解,这注定了他一生要过漂泊凄苦的生活。凡高漂泊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有着密切的关系。出门旅行通常可以为他带来新的灵感。1869年至1876年,凡高担任美术复制商品店员时,屡屡因坚持非好画不卖而与许多欠缺美术修养的顾客争论。在伯雷那琪矿区任临时牧师时,目睹矿工穷苦生活的凡高,即使自己衣着褴褛,仍帮助工人家眷捡煤。矿区工人尊敬他如上帝使者,但上级却认为这样的作风有辱布道者的尊严,而将他逐出教会。凡高天使般的仁慈与天真、嫉恶如仇的个性,使他无法适应充满邪恶的社会生活。
住在荷兰的时候,凡高画了很多矿工的生活,厚厚地涂出陰郁的色彩。1886年,他搬到弟弟所住的巴黎,并开始上班。这段时间,他写了很多感人至深的信给弟弟,谈自己的生活和作品。认识了毕沙罗、希涅克、高更、贝纳等人后,他的创作逐渐有了一些改变。
在感情上,凡高一生亦倍受爱情的打击。即使拥有善良的心,他近乎丑陋的外表及倔强的性格,以及感情冲动时极为鲁莽的行为,使得他所追求的女性望而生畏。1883年,终于有位39岁的玛葛娣爱上了凡高,却因女方的父母坚决反对,导致玛葛娣自尽,虽然自杀未遂,但凡高却遭受社会摒弃,只得伤心地离开。
一系列反映现实生活的自画像,为的就是揭露漂泊过程中内心不安的情绪,用色大胆自由,恰能彰显个性。而这些作品的特征是,背景都以黄、绿、蓝、淡紫的笔调,缀出一股股跃动感,此外,也尝试以石墨、铅笔、木炭、水彩描绘出激荡压迫的张力。
凡高在生活及感情的道路上走得相当坎坷,只好在绘画上宣泄内心的感情。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作品特点多为热情洋溢,笔触大胆强烈。
终其一生,凡高都没有朋友。能够理解爱护他的,只有他的弟弟提奥。不过凡高从心底里还是渴望纯洁美好的友情的,他一个人曾孤寂地到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埃登游历,继续怀着激情学习画画。那时他竟像野狗一样,过着令人心酸的流浪生活。33岁时到了巴黎,他和提奥一起租了房子。
此后,将近两年的时间,因为贫困和过度劳累,凡高身体非常衰弱,听从弟弟的劝告,到法国南方的阿尔租了一所房子。在那里,凡高创作了许多烈日之下辉耀的麦田,燃烧似的扁柏。不久,他认识了高更,很是投机,为了一同画画,把高更叫到阿尔,一起过了两个多月。但好景不长,一天凡高精神病发作,两人发生了口角,高更谈到要回巴黎,凡高非常伤心,当天就用刮脸刀袭击了高更。高更虽然没有受伤,但不免大吃一惊,夺路而逃。第二天偷偷回去一看,满地是血,凡高自己割掉了一只耳朵,晕倒在地。他用纸把耳朵包起来了,说要把它拿到熟人那里去。两人的交情就这样结束了。
以后凡高的精神病经常周期性发作,人们把凡高送到该城的监狱里关了一段时间,病势缓转以后,根据他的希望,进了圣雷米疯人院,把那里的一个房间作为画室,自由出入,去画附近的山野。在疯人院住了近一年,他与真正的疯人格格不入,显然这里对他的头脑造成了新的冲击。提奥对这种情况很担心,请求巴黎郊外的奥威尔医生收留凡高,于是凡高一面进行私人诊疗,一面继续大量作画。
病魔时时困绕着他,他画下了许许多多令人窒息的东西。有时,他竟然喝下了大桶的颜料,并疯狂地在镇上狂奔。不过,这也是他生命中相对快乐的时光了,他的画开始得到了艺评界的赞扬,有人也要买他的作品;他进行他的最后一次冲刺,画一望无际的田野,画小镇和田畴。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凡·高的绝笔画的故事》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凡·高的绝笔画的故事》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凡·高的绝笔画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