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博浪椎秦典故作文 博浪椎的意思文案

2023-03-21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博浪椎秦典故作文 博浪椎的意思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博浪椎秦典故作文  博浪椎的意思文案

博浪椎秦典故作文 博浪椎的意思文案:

典故(diangu)--博浪椎秦
博浪椎击秦始皇,帝师王佐数张良
博浪一击震天地;
圯桥三进升云霞。
博浪一击震天地——张良早年曾在淮阳学习礼仪制度,秦灭韩国之后,张良散万金家财、东行淮阳见故人沧海君,得到一名大力士做刺客,并让铁匠打造一柄重达三百二十斤的铁椎,伺机刺杀秦始皇。不久,秦始皇东出巡游,张良与刺客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中。出于安全的考虑,秦始皇每次出巡所乘坐的车辆有五辆之多(史称五色安车),张良与刺客挥击铁椎砸烂了副车,即迷惑外人的“替身”车辆而令秦始皇逃过一劫。秦始皇大怒,诏令天下紧急搜寻刺客,张良不得已而暂时隐匿在下邳一带。唐胡曾《博浪沙》诗云:“嬴政鲸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虏诸侯。山东不是无公子,何事张良独报仇。”山东六国均被秦始皇所灭,为何他国公子不见复仇雪恨,独有韩国张良奋起椎秦?诗人从这个角度来说明张良的勇气卓绝与性格品质之不凡。而张良博浪沙椎击秦始皇的壮举,也令后世吟咏不绝。北周庾信有诗:“惜无万金产,东求沧海君。”明张煌言:“椎飞博浪沙先起,弩注钱塘潮亦停。”清归庄:“椎秦壮士魂犹毅,复楚孤臣骨未枯。”清秋瑾:“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椎击暴秦。”清吴伟业:“惜哉博浪椎,何如圯桥履。”宋文天祥有文:“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文天祥把张良椎秦与苏武持节相提并论,认为都是个人气节昭彰于当时与后世的楷模。
圯桥三进升云霞——张良于圯桥之上遇到黄石公而得授《太公兵法》,是促使张良从椎秦勇士逞匹夫之勇、到成为帝王之师运筹帷幄这一角色转变的关键。
司马迁《史记》记载,张良一日在圯桥上从容散步,见一身穿褐色衣服的老者来到张良面前,直接把鞋扔到桥下,眼睛盯着张良说:“小子,下桥为我取鞋!”张良猛然间想揍老父一顿。因见老父年高,故强忍怒气、下桥为之取鞋。老父说道:“给我把鞋穿上!”既然已经下桥把鞋拾上来了,那就好事做到底吧。于是张良跪在桥面为老父穿好鞋。老父伸脚受鞋之后笑着离去。张良惊讶地目送老父离去。老父走出一里多地后,又走回来对张良说道:“孺子可教哇!五天以后平明时刻,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跪下回答:“好。”五日后平明时分,张良来到桥上时老父已在,气冲冲地对张良说道:“与老人约期相会,怎么能够迟到,这是为何?”老父离去时边走边说:“后五日早些会面。”五日后鸡鸣时分张良来到桥上,见老父又先于自己到达。老父再次气冲冲地说道:“又迟到,这是为何?”老父离去时说道:“后五日早些来!”五日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不久,老父走过来高兴地说道:“年轻人应该这样。”说完拿出一部书,对张良说道:“读此书就会成为帝王军师。十年之后有王者兴盛,十三年之后你小子在济北见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老父说完就离去了,以后没再见面。天亮时张良打开那部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对此书格外珍视,经常研读而韬略大进。这一神奇经历以及张良由豹隐到豹变的传奇人生,令后世多所吟咏叹赏。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云:“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人此去,萧条徐泗空。”北周庾信《张良遇黄石公赞》:“张良取履,跪受无辞。兵书一卷,长者三期。昔称韩相,今为帝师。谷城黄石,还归旧祠。”唐杨炯有文:“吕望垂竿于渭矣,道峻匡周;张良授策于圯桥,功崇佐汉。”北宋苏轼有诗:“留侯之孙书满腹,玉函宝方何用读。濠梁空复五车多,圯上从来一篇足。”“濠梁空复五车多”,是指战国时在濠梁之上与庄子进行辩论的惠施(又称惠子),为人知识渊博,号称“学富五车”。苏轼有诗:“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曾闻圯上逢黄石,久矣留侯不见欺。”元揭奚斯:“子房遇黄石,取履非所艰。”清朱彝尊:“博浪飞椎后,圯桥进履年。”元周德清有曲:“大胸襟进履圯桥,壮游玩乘槎大海。”
北宋苏轼《留侯论》一文并未全面评价张良一生事迹、功业,而是仅仅围绕张良圯桥进履受书之事展开,从黄石公与张良二人间的互动来论述张良。《留侯论》文章不长,译成白话文与读者共赏:古代所称的豪杰之士,必有过人的气节。人的情绪有所不能忍受者、匹夫受到侮辱,就会拔剑而起、挺身而斗,这样的行为不足以称为“勇”。能够称得上天下之大勇的人物,一定是那些“突然面对变故而不惊慌,无故面对羞辱而不恼怒”之人,因为这样的人自身所挟持的功夫颇大、而怀抱的志向高远。张良在圯桥上遇老人授书这件事很怪异,但怎么就不可能是世上的隐名君子出世来试探张良呢?从微末处观察张良其人,都含有圣贤相互警戒之义。而世人不深察其中奥妙,以为纯属鬼物神话,不是太没有见地了吗?况且这件事的意义不在于授受书籍本身。韩国灭亡之际,秦国势力正处鼎盛,以刀锯鼎镬对待天下士子,平淡生活、无罪而遭身死族灭者不可胜数。平民百姓就是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力与勇气,也无法逃脱厄运。因为秦国执法太过严苛,锋芒不可侵犯、气势难以侵夺。张良不忍国灭家亡之忿忿心情,以匹夫之力而逞勇于博浪一椎。张良虽然没有死于秦始皇追捕,但情势之危险可谓不容再犯毫发之差错。“家有千金不死于盗贼”,为什么呢?因为富贵者生命可爱、可贵,盗贼之性命不足以抵偿自身之生命!张良以盖世之才华,不采用伊尹、太公之计谋,而是仿效荆轲、聂政之刺客计策,虽然侥幸不死,却依然让圯桥之上之老父深为惋惜呀。因此,黄石老父才在初次见张良时,倨傲无礼以便深深摧折年轻气盛的张良之自尊心。张良能够忍耐羞辱,然后才可以成就大事,故黄石老父才会说“孺子可教也”。
过去楚庄王讨伐郑国,郑伯襄公袒露上身、手牵羔羊迎接楚庄王。楚庄王说道:“郑国国君能够屈己下人,必定能够信用其国民。”言外之意是贤德忍辱如郑襄公者所治理的国家是不可用武力征服的。因此,楚庄王赦免郑伯、放弃征伐郑国。越王勾践受困于会稽山,为了复国,夫妻二人跟随吴王夫差入侍吴国,做臣妾三年而不厌倦。有报仇雪恨的志向而不能屈己下人,那是匹夫之刚猛表现。圯桥之上的黄石老父,以为张良才华有余却担忧张良度量不足,因此要深深地摧折张良少年刚锐之气焰,使张良能够忍耐小小的忿恨,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呢?如果没有报灭国仇恨之夙愿,两人突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让对方为自己做奴仆、妾妇所做的下桥取履之事,张良却能够默默去做而不怪罪,这就是为什么秦始皇不能令张良惊恐、而项羽不能令张良发怒的原因。现在看来,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够胜利、楚霸王项羽之所以最终失败,关键就在于前者能忍而后者不能忍。项羽因为不能忍,所以百战百胜,而轻易动用他所擅长的武力。刘邦因为能忍,因此要养护收敛自身的锋芒而等待项羽出现弊端、漏洞。这是张良教导给刘邦的帝王韬晦藏锋之术。当韩信破齐地而想自立齐王时,刘邦发怒谩骂,心机见于辞色,依然可见刘邦刚强而难以隐忍之气概。如果不是张良及时提醒刘邦忍耐,说不定刘邦也难以在楚汉相争中取胜。
苏轼的言外之意是:如果刘邦因不忍韩信称王而惹恼了韩信,导致韩信与项羽联手,刘邦岂能最终胜出?!清邵弘杰《游留侯洞》诗云:“昔年长揖谢封侯,好看黄冠遁迹幽。一击未消亡国恨,三期不再圯桥游。谷城有墓封黄石,古洞藏弓枕壁流。闻说长从赤松子,到今何处问缘由。”

博浪椎秦典故作文 博浪椎的意思文案:

公元前213年的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置酒宴请群臣。当时的学官叫做博士的,有70个人参加了宴会。仆射(博士的长官)周青臣上前说了一番歌功颂德的话,大意是:过去的秦国,方圆不过千里,靠陛下您的神灵明圣,平定了海内,放逐了蛮彝之族,凡日月所照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把诸侯分为三十六个郡县,人人都很安乐,没有战争的祸害,可以万世流传。从古到今,也比不上陛下您的威德。
博士齐人淳于越对这番话很是反感,立刻上前反驳说我听说殷周之王长达千年,分封子弟功臣,作为自己的辅佐。现在陛下您据有四海,而子弟却为普通人,突然有什么变故的话,没有左右手,您靠什么相救?做事不学古人而能够长久的,我还没听说过。现在青臣又当面阿谀,加重您的过错,他不是忠臣。”
在这段话中,淳于越虽然指责了周青臣,但重点并不在此。他实际所提出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原则性的,即要向古人学习;另一个是具体的,即要分封子弟功臣。对此,秦始皇并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下其议”,也就是把淳于越的意见交给大家去讨论。
丞相李斯便在此时提出了他著名的口号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李斯认为,历代统治者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治国,并不是有意要标新立异,而是因为时代在变,治国方法当然也要变。他对秦始皇说:陛下您开创的大业,建立的万世功劳,本来就不是愚儒所能理解的。
再说,淳于越讲的三代的事情,哪里值得效法!当时诸侯并争,所以用优厚的待遇招募游学之人,如今天下已经安定,颁布了统一的法令,当百姓的就应该努力务工务农,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律条文。现在那些读书人不好好学现在的东西,却拿古的东西来抨击现在,惑乱百姓。过去天下大乱,没有人能够把它统一,所以诸侯并起,说起话来都是以古非今,用些装饰虚妄的话来搅乱事实,人人都把自己的一家之学看作是好的,来批评皇帝所建立的东西。
现在您统一了天下,辨清了黑白是非,他们却还要尊私学,相互用一些不法的东西教给别人。听到上面下了命令,就各自用自己的学说来议论它,进了朝廷在心里嘀咕,出了宫门又街谈巷议的,夸耀皇上听他的话来博取名声,把奇谈怪论看作是高明,率领大家说诽谤的话,像这样下去,那么,皇上您的威信会下降,而下面就会结党,必须要禁止它。
李斯就是在讲完这些话后正式提出了焚书的主张。他说:“凡是不以秦为正宗的历史书,全烧了。不是担任博的,敢有藏诗书百家著作的,也都让官员给烧了。有敢于在一起谈论诗书的,杀了以后抛尸街头。用过去否定现在的人,官吏知道而不举报,与他同罪。所以有专家认为焚书坑儒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弥天大谎,他的主人公不应该是嬴政而是李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命令下达三十天后,还不把诗书烧掉的,脸上刺字,去修筑长城。医药、卜筮、种树的书不烧,如果想要学法令,以官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焚书就这样开始了。《资治通鉴》中也有内容基本相同的记载:焚书方案是李斯策划的,方案拟成后正式上奏秦始皇,秦始皇批准后,正式颁发焚书令,天下遂大张旗鼓烧书。由秦始皇一个人来承担责任,恐怕不太公平。而且秦始皇认为,他烧的书都是“不中用者”,他已经“悉招文学方术之士甚众,欲以兴太平”。

博浪椎秦典故作文 博浪椎的意思文案:

1、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6、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7、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8、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羽为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出,始得团圆。
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词调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nv之类的人物。

博浪椎秦典故作文 博浪椎的意思文案:

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无数历史故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国人应该知道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博浪椎秦典故》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博浪椎秦典故》,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博浪椎秦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