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中国之路观后感(2)作文 中国之路观后感500字文案

2023-03-22 综合文案 类别:观后感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国之路观后感(2)作文 中国之路观后感5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国之路观后感(2)作文  中国之路观后感500字文案

中国之路观后感(2)作文 中国之路观后感500字文案:

在中国,任何Ideas创新都会具有巨国规模效应。这是因为中国总人口规模大,其崛起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崛起过程。例如美国1870年开始崛起时只有4020万人,到1913年时为9000多万人;1950年日本开始崛起时为8380万人,到1973年时为1亿多人;而1978年中国开始崛起时总人口为9.6亿人。同一种创新对不同规模的人口会有极大的边际性差异,也反映了中国Ideas的规模效益。正是由于这种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难以比拟的规模效益,一个好的思想诞生于中国、作用于中国,就如同精神“原子弹”,可以发挥无比的威力,并且还可以转化为物质“原子弹”(指强大的物质生产力)。
如何创新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它们不是凭空产生的,至少有以下三个重要来源:
老观念。新观念相对老观念是“新的”,但却又“孕育于”、“发生于”老观念。它是对老观念的历史学习、历史记忆、历史继承、历史再创新。凡是经过历史筛选而留存下来的好的观念,都可能成为历史财富。一个国家或社会历史越长,历史财富就越丰富,后人可利用的历史资源就越多。例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对1956年党的八大路线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继承,同时也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刻教训的历史反省和历史学习。从这个意义上看,无论是前人的宝贵经验还是深刻教训,都可能成为后人的历史资源,成为后人创新正确思想观念的基础,让后人实现“古为今用”。
外部观念。新的观念,还可能来源于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对外部观念的获取、消化、吸收、应用和再创新。一个社会越开放,获得外部观念就越多,产生新的观念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8个国家,接见外宾几十次,许多重要的改革设想都是在对外交流中形成的。可以说,邓小平是新中国思想最为开放、最为活跃的领导人,同时也是观念创新最多的领导人。这非常符合充分利用现代化“后来者”的“后发优势”要求,即学习现代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同时避免其失败教训,从而帮助后来者实现“洋为中用”。
社会实践。无论是老观念、外部观念都是他人的、间接的观念,新观念最重要的来源还是直接的、亲力亲为的社会实践。诚如毛泽东所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中国的改革是十几亿人民参与的改革,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会实践,这本身就为新观念的创生提供了认识来源。诚如邓小平所讲,“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了历史的继承,才能有创新;有了开放的学习,才能有更多的创新;有了广泛的社会实践,才能有更大的创新。中国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接受社会实践检验的过程,诚如毛泽东所言:“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这样,人们可以不断地因成功而创新观念,又可以不断地因失败而修正观念,从而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即“知行合一”。
“两个大脑”比“一个大脑”好
与物质“原子弹”相比,精神“原子弹”是典型的公共产品或公共知识,任何人消费都不需要付费,任何人消费都不影响其他人消费。尽管生产精神“原子弹”的成本远远低于物质“原子弹”,但其收益和外部性却可能远远高于物质原子弹。精神“原子弹”,是思想家个人创新和思想库集体创新的结果。
什么是思想家?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所谓“思想家”是指研究思想、思维和思考模式并且形成思想体系的人。古今中外富有智慧的人,都可能成为思想家。
什么是思想库?它是一种特殊的生产知识和思想的组织。它是由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的、专门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机构。思想库进行“创造性思维”,其成果是思想,是知识,用以强化决策者的决策能力,从而对决策产生有利影响。
思想的主体不仅有思想家,还有思想库;不仅有分散的思想者“个人”,更包括那些有组织的更具思想体系和思想传承的“集体”或“政党”。因为,“个人”的思想创新过程因生命周期结束而中止,“集体”或“政党”的思想创新过程却能够绵延不断、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最大的政党组织,还是最大的思想家组织,有着成千上万的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我们称之为“党的集体智慧”,还能够通过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决策有效地集中全党全国的思想智慧,引领和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避免了社会主流思想因人事调整、思想者死亡、制度变迁而中断或终止的可能。
如果将中国比作“东方巨人”,那么主导国家重大决策的、高度智慧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是这个巨人的“内脑”,为“内脑”决策出谋划策、建言献策、提供思想产品的各类思想库,则是这个巨人的“外脑”。决策过程本质上是对信息和知识吸收、利用和再加工的过程。信息和知识是“投入”,决策结果是“产出”,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即使最聪明的决策者也始终面临“投入”不足即信息不对称性的问题,这包括信息数量不足、信息质量不高、信息沟通不畅。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为“内脑”不断推动重大决策走向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在决策过程自觉集中全党(拥有8500万名党员)的政治智慧,主动问计于人民(拥有13亿人)的社会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不仅防止了重大决策失误,并及时纠正了较小的决策失误,使各项公共政策决策更具有代表性、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使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宏观经济基本稳定,而且成功应对了各种危机,在亚洲金融危机、世界金融危机等“世界大考”中交出了高质量答卷,还为中国长远发展做出前瞻性的战略部署。

中国之路观后感(2)作文 中国之路观后感500字文案: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8年,贯穿着中国近代史以来每一个深刻的历史阶段、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
《复兴之路》将焦点锁定中国。全片分为6集,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复兴之路》重现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
《复兴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过去,展望未来,对一些史实和人物都有重新论述。整部包括6集,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整理了这个中国近现代大事以及深刻挖掘历史意义,其中许多很深刻的结论发人深思。
第一集千年局变
时间跨度:1840年-1911年
以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睁眼看世界为起始,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这些探索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领导辛亥革命摧毁封建专制制度,才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那个灰暗的历史时期,觉醒了的中国人也不是没有,如林则徐、魏源、李大钊、陈独秀、孙中山等一大批“睁眼看世界的人”,但是他们试图拯救中国的努力的结果无一不是失败告终,他们也随之悄悄隐去在茫茫人海中。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贬谪新疆伊犁返回后默然了。他的好友、《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在提出了“师夷长技“这一历史性无声呐喊后,也漠然归因禅宗默默死去。正如鲁迅的文章所说,铁屋子里的人快要闷死了,本来屋子里的人就这样悄然死去的没有痛苦,但是就有那么几个人觉醒了却无能为力,然后他们要在清醒的状态下痛苦的等死,近代中国就是这样一个铁屋子,而林则徐、魏源就是那些觉醒的人们。历史是耻辱的,现实是痛苦的。中国到底该走向何方,谁也不知道。
第二集:峥嵘岁月
时间跨度:1912年-1949年
1911年清政府被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走向末路。然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没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诞生,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在大革命失败后独立探索救国道路,后来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破坏和平建国主张和政权腐败,导致了自身的失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段峥嵘岁月记载了无数中国人民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这其中有10年土地革命、八年抗日战争、3年解放战争。在这一段特殊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最后强大地战胜国民党,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然后欣慰的是道路虽然曲折不瞰,结果却令人欣慰,新中国成立了,人民站起来了,人民当家作主了。
第三集:中国新生
时间跨度:1949年-1976年
新中国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虽然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遭遇曲折,但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仍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1966年到1976年这十年中爆发的文化大革命绝对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它是由于一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中大决策失误,后来被林彪江青反动派利用,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反动活动。还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表现了当时人们急于强大中国的焦虑与急切心理,也反映了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曲折道路。但是中国社会助于能走到至今,说明了社会主义经得起考验,我们应该更加维护社会主义道路,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即使是在文革期间,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脚步仍然在前进,虽然总体来说经济发展等方面落后了几十年。像中美破冰、中国加入联合国、中国与许多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张意义非凡。邓小平说,正是因为毛泽东的努力,中国才得以在如此稳定的局势下走向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毛泽东也是功不可没的。
第四集:伟大转折
时间跨度:1976年-1992年
“四人帮”被粉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掀起了全社会的思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历了转轨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苏东剧变国际大气候的多重考验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再次为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指明了方向。值得重点强调的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之后,中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整个中国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第五集:世纪跨越
时间跨度:1989年-2002年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沉着、负责地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取得抗洪胜利,使中国赢得世界赞许的目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和世界在相互了解中一步步走近。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党和国家的中央领导集体再次实现平稳交替。
第六集:继往开来
时间跨度:2002年-2007年
履新之初的西柏坡之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的理念。抗击非典之战中,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领袖和民众共赴危难,恪尽职守,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仍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傲人成绩,并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做出了重要决议。党中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思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总之,看完这部历史记录片后,把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梳理了一片。中国的社会发展史曲折的,但是也是在向前发展的。中国社会的发展也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在整个中华民族奋斗史上,中国人民是无畏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不会屈服的坚强的民族。战争期间的中国人民的顽强与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让西方列强寒心,战后发展的一系列奇迹更让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华民族这个不可思议的民族产生敬畏甚至于恐惧心理。2008年是中国的灾难的一年,也是中国人为之骄傲的一年,因为它让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的团结与奋斗不曲。雪灾、藏独、火炬、地震、洪灾……多难兴邦!天佑中华!
“震撼”“激动”“落泪”……这是众多观众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所用的话语。“观众有感触,我们的心血就没有白费。”制作《复兴之路》,就是要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并让无数观众从这种变迁中感受并触摸幸福。
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画卷。100多年来,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执著追求。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圣地,民族复兴的领导者在这里运筹帷幄。

中国之路观后感(2)作文 中国之路观后感500字文案:

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影片后,我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复,我为祖国的沧桑而感概,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自豪,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齐筑中国梦而振奋,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而思索。
历历沧桑,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何其艰辛!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随后《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启了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列强侵略与压迫的屈辱历史。洪秀全发动金田村起义,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内外交困之下,清王朝开始了自救的“洋务运动”,然而腐朽的封建制度终究让清王朝的中兴之梦成为了幻想。甲午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署,积贫积弱的中国面临着任人宰割的凄惨境地。振兴中华,路在何方?孙中山在高呼、严复在高呼、谭嗣同在高呼、康有为在高呼…,广州在起义,武昌在起义…。辛亥革命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暗夜中的长空,却无力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无法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终究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究竟在哪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一代又一代英明、正确的党中央的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炮火声中的凝思,被成千上万学生的高呼打破,五四运动的爆发,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1949年10月1日,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迈上了新的征程。一代接一代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国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向行,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复兴梦想,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喷薄而出。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为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骄傲、自豪。革命先辈们在黑暗中寻找曙光,为了中华的崛起、民族的振兴,抛头颅、洒热血。先辈们的精神再一次激励着我,我又一次想起了我举起拳头的宣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工作,为了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我必须为我的中国梦而努力。在我前进的路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就像一个个妖惑的魅影,时刻在向我招手。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却犹如一面明镜,时刻在照亮着我、鞭策着我、警示着我,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始终让我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为了我的中国梦,我一定会自觉自信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自身的岗位上努力践行自身职责,时刻保持与伟大的“中国梦”同行,点亮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梦”。我坚信,我的祖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我的祖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已经铺展开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正沿着圆梦之路奋勇前行!

中国之路观后感(2)作文 中国之路观后感500字文案:

中国梦就是一条道路,一条伟大的复兴之路,这条路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但是它依然建立在每个中国人心中;中国梦就是一条河,取之不断的河水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并时时刻刻提醒着:国家富强,民主和谐,经济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就像一颗星星,这颗星星永远挂在天空的最显眼处,把熠熠星光照耀着每个中国人,每个爱国者!
追梦人——观《百年潮?中国梦》有感
“有哲人指出,一个国家处于上升期的标志之一,是这个国家开始拥有她的‘造梦’能力,她的国民也开始自信地谈论自己的梦想。”电影片《百年潮?中国梦》第一集中的这句话令我感慨良多。
的确,纵观中国的近现代史,鸦片战争打破了“天朝上国”的美梦;袁世凯称帝使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愿景幻灭;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但战争造成的贫穷落后使国家尚不能“造梦”。唯有今天,在改革开放35年之际,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以及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正逐步拥有了“造梦”的能力,国民也开始满怀希望地谈论自己的梦想。
中国梦的提出并非偶然,它,是坚持中国道路的鲜明旗帜,是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号角,是壮大中国力量的隆隆战鼓,它与世界梦相互交织辉映,将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和谐理念播撒天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上下求索得出的。而正因为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符合自身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的中国道路,中国经济才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一个濒临“破产”的东方大国才得以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中国道路上再度激荡着改革开放的呐喊,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定,必将使中国复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敢想,敢闯,敢为天下先。”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是实现中国梦的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弘扬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熔铸起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中国精神日益茁壮,国家才能愈加繁荣富强,人民才会更加梦想宽广,千千万万个你我之梦方能汇聚成响彻神州大地、传遍世界各国的中国梦想宣言。
“人心齐,泰山移。”中国力量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这种中国力量,引领着中国人民不畏艰险、不惧压迫、不怕牺牲,于苦难屈辱的旧中国杀出一条血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因此,中国力量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而今,新一届中央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重新凝聚中国力量,让全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硕果。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路并行而不相悖。”中国梦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个国家的梦想,也和各自的文化与历史一样,理应求同存异,共放异彩。中华民族敦厚平和的秉性、推己及人的文化以及和谐互通的理念,决定了中国梦同中华文化一样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巨大的融合力,是促进共同发展之梦,是推动合作共赢之梦。中国梦也必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一道,绘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彩画卷。
我相信,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无论布满了多少荆棘,充满了多少艰辛,身为追梦人的我们都能以更加从容的步伐,更加自信的目光,肩负起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中国之路观后感(2)》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之路观后感(2)》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中国之路观后感(2)》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