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扶不起的阿斗—刘禅_关于刘禅的历史典故作文 刘禅 扶不起的阿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扶不起的阿斗—刘禅_关于刘禅的历史典故作文 刘禅 扶不起的阿斗文案:
邓艾灭了蜀汉以后,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到了钟会、姜维发动兵变,司马昭觉得让后主留在成都总不大妥当,就派他的心腹贾充把刘禅接到洛阳。
刘禅本来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全靠诸葛亮掌管着军政大事,他也不敢自作主张。诸葛亮死后,虽然还有蒋琬、费袆、姜维一些文武大臣辅佐他,可是他毕竟不像诸葛亮在世时候那么谨慎了。到蒋琬、费袆死去后,宦官黄皓得了势,蜀汉的政治就越来越糟了。
到了蜀汉灭亡,姜维被杀,大臣们死的死了,走的走了。随同他一起到洛阳去的只有地位比较低的官员郃(音xì)正和刘通两个人。刘禅不懂事,不知道怎样跟人打交道,一举一动全靠郃正指点。平时、刘禅根本没把郃正放在眼里,到这时候,他才觉得郃正是个忠心耿耿的人。
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司马昭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但是在刘禅看来,却是很大的恩典了。
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
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差点儿掉下眼泪。只有刘禅咧开嘴看得挺有劲,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
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宴会后,对贾充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话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
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
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乐不思蜀”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郃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太不像话。回到刘禅的府里,郃正说:“您不该这样回答晋王(指司马昭)。”
刘禅说:“依你的意思该怎么说呢?”
郃正说:“以后如果晋王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眼泪说:我祖上的坟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难过,没有一天不想那边。
这样说,也许晋王还会放我们回去。”
刘禅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我记住就是了。”后来,司马昭果然又问起刘禅,说:“我们这儿待您不错,您还想念蜀地吗?”
刘禅想起郃正的话,就把郃正教他的话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装出悲伤的样子,但是挤不出眼泪,只好闭上眼睛。
司马昭看了他这个模样,心里早明白了一大半,笑着说:
“这话好像是郃正说的啊!”
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傻里傻气地望着司马昭说:“对,对,正是郃正教我的。”
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害他。
刘禅的昏庸无能在历史上出了名,后来人们常用“扶不起的阿斗”比喻那种懦弱无能、没法使他振作的人。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扶不起的阿斗—刘禅_关于刘禅的历史典故作文 刘禅 扶不起的阿斗文案:
识时务者为俊杰作文600字:大家都说:扶不起的阿斗。好像西蜀皇帝刘禅像水一样,是因为他在诸葛亮的光辉下,被大家认为他是一个傻瓜,一个做事唯唯诺诺的人。事实上他是个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在诸葛亮辅政12年间,阿斗秉承了父亲刘备白帝城的遗训——事丞相如父。朝廷里的大事小事,诸葛亮都亲力亲为,而阿斗作为青年帝王,当皇权与相权发生冲突时,他识时务明大体,克己容人,从大局方面出发,选择了退让,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忧郁。
诸葛亮去世后,阿斗废除了丞相制度,命蒋琬主管行政,命费棉主管军事。蒋琬去世后,阿斗干脆自摄国政。他还适时提出“代魏必须与东吴联手,东西互为犄角,或者等待魏国叛乱”的战略方计,体养生息,积蓄力量,从长计议。
后来阿斗被俘洛阳,装傻扮乐,不过是他能屈能伸,养晦自保的一种表现而已。例如莎士比亚的名言:装傻装得好也要靠才情,必须窃视别人的心理还得靠时机。
同样投降后的皇帝,东吴的孙皓则被司马炎用毒酒杀害。由此可见,乐不思蜀是阿斗当时唯一的选择。常说道: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如果我们设身处地想一下,我们是当时的阿斗,我们又该如何做出选择呢?
纵观历史,归降的君王能安享晚年的可谓凤毛麟角,阿斗却用自己的智慧在铡刀缝里活到了寿终正寝。阿斗你真不愧为识时务的俊杰,值得我们的尊重。作者:初一杨业铖
扶不起的阿斗—刘禅_关于刘禅的历史典故作文 刘禅 扶不起的阿斗文案:
想当年在三国鼎立时期,刘备临驾崩的时候曾在白帝城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你可以取而代之。”虽然刘禅如刘备所说。但是诸葛亮还是将这烂泥扶上了墙。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有没有达到刘备所想要的结果呢?一个乐不思蜀,结束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如果诸葛亮当初听了刘备的话,是不是今天的蜀国也不会被魏所灭呢?也许有的人会说,如果诸葛亮真代替了刘禅的话,那不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吗?天下的人怎么会听他的啊?难道曹操和孙权就名正言顺了吗?想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还不是有许多的人在响应吗?诸葛亮这叫什么?这叫愚忠,并不会得到任何人的好评,试问如果他接替刘禅当皇帝,也许天下将不会如此。就因报刘备三故茅庐之恩,生生世世都和刘家人绑在一起何苦呢?那个社会还真够黑暗的,把人的心压抑到这个份上。如果放在当下,肯定不会有人放下这个大好机会的,不是说古人笨或着是傻,只是觉得他们太死守规矩了,大多都不知变通,只知道什么情啊?义啊的,可是真正追求这些精神物质的到底有什么好下场呢?一个人忠可以,但不可以愚忠。都知道知恩图报,但也要讲情况啊!再比如金庸笔下《鹿鼎记》中所写的陈近南。他啊一生只为了反清复明而努力,就因为当年国姓爷对其有知遇之恩,就要对其粉身碎骨在所不辞,可结果呢?还不是被郑家人所害,他图个什么啊?可见其真的不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再说了人家康熙执政得当,百姓生活安定,谁又会介意当今是明是清呢?这两个人虽然一个真来,一个假,但是它们都说明了愚忠的害处。
愚忠不仅害人害己,还使许多人受到伤害。忠绝对是正义之气,可是愚忠它却是害群之马,也许有时换个方向看事物会更清晰更明了。
扶不起的阿斗—刘禅_关于刘禅的历史典故作文 刘禅 扶不起的阿斗文案:
三国人物中我最佩服赵云。
在长坂坡大战中,赵云负责保护甘、糜二夫人和阿斗,但由于战争混乱赵云与之走散,于是带领三、四十随从回去寻找,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却杀死淳于导救了糜竺和甘夫人。赵云把二人送到长坂桥险些被张飞误解其背叛刘备,亏得简雍解释澄清事实。于是赵云把甘夫人托付于张飞后又回头寻找阿斗,但此时只有他孤身一人,没有一个随从。乱军之中赵云又刺死了夏侯恩并夺得了由其佩带的曹操的宝剑”青罡”,后于一堵矮墙边寻到了糜夫人及其怀里的阿斗,但是糜夫人已身受重伤行走不便,把阿斗托付于赵云后不顾赵云劝阻跳入一口枯井自尽。赵云把阿斗背于身上,幸得曹操爱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赵云才得以在数十万大军中背负阿斗安全杀出重围。大难临头时刻是背叛最容易发生的时候,奋不顾身仍旧忠心耿耿拼死坚守的人是能够信任、可以重用的,而赵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扶不起的阿斗—刘禅_关于刘禅的历史典故》作文,希望在写《扶不起的阿斗—刘禅_关于刘禅的历史典故》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扶不起的阿斗—刘禅_关于刘禅的历史典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