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八大写作技巧作文 八大写作技巧是什么文案

2023-03-16 中考作文 类别:叙事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八大写作技巧作文 八大写作技巧是什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八大写作技巧作文  八大写作技巧是什么文案

八大写作技巧作文 八大写作技巧是什么文案:

初中作文八大写作技巧!
01长相外貌不写“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同学们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去掉文中的“有”字,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
如下面的修改:“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如此修改,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02人物语言不写“说”
请比较以下三句话。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字,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以后你的作文一定不会仅有干巴巴的“某某说”。
03心理活动不写“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同学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
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修改如下:“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
04抒情表意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可是,不是都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
其实不然,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像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
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作文写不长写不细就不再是个难题了。
05遇到“很”和“非常”请三思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同学,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平时大家的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就是“很,非常”,以后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大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些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如此文章自然就能写长了。
06要动连着动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平时要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并不容易,这便需要我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例如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比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把文章就给写完了)
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07至少6个标点
很多同学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大家可以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
08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同学们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中要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这样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八大写作技巧作文 八大写作技巧是什么文案:

一、要积累作文材料
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
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学们要写好作文,
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
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
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
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
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同学们写日记的通病是
记流水账,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建议你们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
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
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
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2.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
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如果每段摘录用一张纸片,
就是读书卡片。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
总会遗忘一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
翻阅起来也很方便。
所谓值得摘录的“精彩内容”。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水平、需要等等因素有关,并
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
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都可以分类摘录。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
出处也是必要的。
不少同学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不多。一项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
有人统计:马克思写《资本论》,写过“摘要”的书籍多达1500多种;列宁写《哲学笔记》,
直接引用的哲学著作多达数十种。像革命导师那样,坚持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吧,它能使你成
为聪明、充实、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后写作时文思敏捷笔下生花。
二、要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怎
样的序列是最合理的,从众多写作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异彩纷飞的“序列”,还
很难谈那一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下面介绍“七先七后”的训练序列,也许是比较具
有普通意义的一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使用。
1.先练习写记叙、描写文章,后练习写说明、议论的文章。
2.先练习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后练习写别人转述的事
3.先侧重训练观察和积累,后侧重训练分析和表达。
4.先练习写单纯的事,后练习写复杂的事。
5.先不受写作“框框”的限制,放开胆子写;后按不同文章的基本要求及特点作规范训练。
6.先“模仿”,写依样画葫芦的文章;后“创造”,写新颖别致的文章。
7.先力求把文章写长,强调扩展与铺陈;后力求把文章写短,讲究简洁凝炼。
以上“七先七后”,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和能力培养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拙到巧是一致的。至于以何时或达到何种程度作为先与后的界限,这又是个不能“一刀切”的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的同学将上述七先七后交替反复安排,如模仿创造再模仿再创造,也未尝不可。
三、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同学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后,作文训练踏上新的历程,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从作文比赛获奖同学的写作经验中,我们总结出下面七条良好的写作习惯,供同学们参
考。
1.“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不少获奖同学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他们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
之谈。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即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
多作文素材。
2.“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写作文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不过有的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默诵文章初稿”的习惯。古代写诗,有“吟”和“哼”的习惯,因为有很多毛病是
“看”不出问题来的,念出声。如果是在考场上,就只能默读,才能发现句子是否顺通,语
气是否连贯,文脉是否流畅,音韵是否和谐。
4.“认真修改”的习惯。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5.“不说假话”的习惯。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点虚假都骗不过读
者的眼睛。如果同学们初学写作就染上无病呻吟的绝症,作文的前途几乎就没有好起来的希望了。
6.“不要硬写,强迫自己写”的习惯。鲁迅说写不下去不要硬写,当然是对的,因为硬写
出来的东西免不了虚假。但是,同学们面队老师的作文命题,如果一时写不下去,切不可借
“不要硬写”为由而不交卷。一时写不下去,放一会儿是可以的,但要强迫自己去思考,去
彻底清查你的“材料库”,一定能找到符合命题的材料。经过多次“强迫自己写”,思路打开了,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
7.“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现在的青年学生一般很注意自己的仪表,这是无可非议的。“文面”整洁和书写规范就是作文的仪表,自然是非讲究不可的。
选材
材料,是文章的基石。我们生活在一个“革新”的年代,生活中充满着新人、新事、新风尚,这些都是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材料的。
选材的要求
素材
写作的原始材料,是没有经过概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包括现实生活中作者接触到的人物、事件、情景、印象、问题、数据、图像等。素材来源于生活,是凌乱分散的,但它是写作材料的来源。有经验的作者认为,只有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素材,才有可能进入写作过程。当然,小学生作文的素材,不一定要求精心提炼、加工,只要认真观察、细心体验,一事、一人、一物、一景,只要有意义,都可以当做文章的生活素材去反映它。
题材
题材就是构成文学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述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题材是指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某一个较大的范围,如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军事题材、学校生活题材、历史题材等;狭义的题材,是指作者为了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对素材进行选择、概括、提炼而在作品中具体描述的材料。题材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心思想是通过题材表现的,题材又必须受中心思想的制约。因此,选择题材必须以是否有利于表现中心思想为依据。
选材
“选材”,从字面上看就是“选择材料”,它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上讲是泛指进入作者脑海的、为作者所搜集整理的所有事例;狭义上讲是指作者围绕某一主题(中心思想)经过一番挑选而最终选入文章的一些事例。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接触到了很多人,了解到了许多事,各式各样的,纷繁错杂。我们的头脑就像一个加工厂,我们的所见所闻就是写作的“原材料”。同学们如果时刻留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都记下来,日积月累,细流成海,就能为写作储备丰富的“资源”。有些同学常在作文课上发呆,不知如何下笔,究其原因,是由于胸中无物,心中无语,以至于写作时搜肠刮肚,无从下手,就算勉强凑成一篇,也会因为材料的贫乏、内容的空洞而难以赢得阅读者的好感。可见写作的成效,恰恰就始于动笔之前对材料的积累。
然而,占有了很多材料,也只是迈出了写作的第一步,并不能保证写作的成功。有的同学写作文时,往往把自己了解到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洋洋洒洒,无不囊括,类似杂货铺或者流水账,让人看不出头绪来。因此,有必要时常把所积累的材料作书面的归纳整理,分门别类。这好比在材料库中设置了一些小门,不同的小门中装着不同的原材料,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恰当的取舍。
选材要紧扣中心
每篇文章都要表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及态度,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就是文章的中心。为了使文章中心突出,在选材时必须对可供写作的题材一个一个地加以严格审查:哪些材料最能深刻地表现所要表达的中心;哪些材料跟中心思想有关,但不太密切;哪些材料与中心思想基本没有关系。根据与中心思想的关系,决定哪些是重点材料,必须写入文章;哪些是次要材料,可作陪衬;哪些材料与中心无关,必须舍弃。
相反,如果不围绕中心选材,写出的文章要么多中心,要么无中心。请看有位小朋友在《春游》一文中写了这样一些内容:
1.老师宣布明天去西郊公园春游,同学们兴高采烈。
2.第二天早上在教室集中,老师叮嘱春游中要听指挥、守纪律。
3.车上有的同学呕吐了,大家互相帮助。
4.车子到了西郊公园,大家整队入园。
5.王刚和李竖在草地上打架,老师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
6.在划船时,一个女同学落水了,大家纷纷救助她。
7.在猴山上看猴子抢食觉得十分有趣。
8.在草地上午餐,大家吃得很开心。
9.下午有参观了自然博物馆。
10.乘车返家,大家感到很疲劳,也很开心。
这个同学写了不少内容,这些内容看起来都跟春游有点关系,但他究竟要写什么,要反映什么,就不明白了,也就是没了中心。“春游”重点在“游”字上,“游”就是看和玩,你看到了什么、玩了什么是文章的重点。但这位同学只罗列了春游从开始到结束的一些过程,其中很多材料跟“春游”无关。从上述提纲中我们大致可看出,比较有用的材料是“看猴子抢食吃”和“参观自然博物馆”这两部分,如果抓住这两部分重点深入地写具体,这文章还是不错的。
选材要选熟悉的材料
要选自己熟悉的材料。根据文章的中心选择材料,有时会感到材料不够用,有时也会感到材料多得很。材料不够用,就要想方设法进行补充;材料有多余,就要进一步筛选。但是不管材料是多是少,选用的材料要尽可能是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写自己熟悉的材料,有利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有利于把人物的个性特点表现出来,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相反,写自己不熟悉的材料,就可能写得不合事理,甚至闹出笑话来。
例如,有个小学生以《妈妈》为题,要写一篇表现妈妈是个勤奋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的作文。这篇作文有许多材料可写,他整理了一下,排出下面7个材料:
1.早晨,我没醒,妈妈就上班去了。
2.晚上,妈妈不跟我们一起吃晚饭,她总是在医院里吃饭,很晚才回家。
3.妈妈要搂我的时候,我拉住爸爸不放,不要妈妈搂,妈妈那一身从医院里带回来的
酒精味我不愿闻。
4.一次,爸爸出差去了,医院领导同意妈妈带着我去上班。窗外一片漆黑,她就叫醒我上班去。
5.妈妈在医院里紧张地给病人看病。
6.妈妈只顾忙手术,错过了食堂吃饭时间。当她做完一个手术后问我:“吃过饭了吗?”我生气地一撅嘴:“吃了!”她竟然点点头,还说:“我还有一个手术,做完了,我们回家。”说完又回手术室去了。
7.回到家,她才知道我没吃晚饭,她流泪了。
这7个材料,除了3、7两条外,都能从正面反映妈妈是个勤奋的医生。3、7两条材料也从侧面表现了妈妈勤奋工作的品质。那么,是否要全部写进作文里去呢?对7个材料分析一下,就会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第一,1、4两条,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第1条可以包含在第4条的内容中。为避免重复,第1条可删去不用。第二,第5条的内容是直接反映妈妈的医务工作,是表现妈妈勤奋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医务工作有很轻的专业知识,作者几步熟悉,也写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删去不写。第三,2、3、4、6、7各条内容都是小作者亲身经历的事,都属于作者熟悉的生活材料。这几条内容组合在一起,足以表现出妈妈勤奋工作的品质了,所以即使删去5,文章的中心思想仍可得到比较充分的反映。各条内容之中,第6、7条是相关联的,内容也感人,应该考虑作为文章的重点部分来写。
选材要真实
选材要真实是指选用的材料一定要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不说假话、选择真实的材料是对小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材料不真实,给人以虚假的感觉,这往往是因为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并非自己亲身经历的。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提出“写实在的事、实在的人、实在的想法最重要”的要求。他不赞成虚构,因为我们不是搞创作。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是从很多生活素材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往往是用虚构的人和事来反映实际生活。这是高级的东西,离我们的习作还远得很呢。因此,我们写文章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样的材料才是真实可信的。只有真实可信的材料,才有说服力,才能写出真实的感情,才能打动人。
选材要典型
材料不仅要真实,有生活气息,而且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为只有典型的材料才足以表达中心思想。为此,写一个人,要写他做的事中最有代表性的事;写很多人参加的事,要写最突出的一个人;记一件事,要写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东西。
有一句话叫做“窥一斑而见全豹”,说的就是借典型来反映一般。当代作家魏巍在谈他写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体会时说:“在朝鲜时,我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这就是材料以少胜多、以质胜量的典型例子。
怎样选取典型的材料呢?
首先,必须克服面面俱到的毛病,要学会“剥笋”,从纷繁的材料中,选取典型的材料,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
其次,采用比较法。可以选择一组相同或相近的材料加以分析、比较,看哪一个材料更具有代表性,更能够说明问题。
选材要新颖
生命的运动需要及时补充新的能量,一篇好文章的诞生也需要有新鲜的材料。老调文章没有读者。
作文课上,常见个别同学愁眉不展,下笔无言。自己知道的事儿都写过了,还有什么可写的呢?如果写老师,就说他们如何循循善诱、辛勤育人;如果写父母,就说他们如何望子成龙、辛劳持家;写同学,就说互相帮助、挑灯苦读……都是老套路,老材料,真可称为“陈芝麻、烂谷子”,读来毫无趣味。
有个成语叫“推陈出新”,然而怎样“出新”,怎样使我们的作文新鲜有生气?同学们看看,周围的环境在变,我们生活的时代在变,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国家面貌日新月异。同学们首先应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留意你周围的一切,随时记录下你看到的、想到的事儿,并不失时机地把它们充实到我们的作文里,做到这一部,作文材料就补充到了新的营养,文章自然会有一副新鲜的面孔。诗人陆游说“文章最忌百家衣”。同学们应该牢记这句诗,在写作时慧眼独具,别出心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让你的作文时常散发出新鲜的气息。
选材很重要,亮点不可少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很重要的一环,天津实验小学的于振滨老师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于老师告诉家长:“有人说‘文章要想得高分,应立意深刻,选材精当,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我承认这一点,可是小学生毕竟是孩子,他怎能写出如此之完美的文章呢?试想一下自己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全都做到是一种完美,是一种理想。我觉得学生在写作文时能抓住一个大的方面,哪怕是一个亮点,那也是难能可贵的。立意、结构、语言等当然重要,但有的时候精当的选材更重要。有三个字值得借鉴:真、小、新。‘真’是指真人真事,真情实感。这样才能说真话诉真情。千万别忘‘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于中撼心灵。’‘小’是指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比较值得借鉴的就是,善于把文题大题小作,化整为零,从小的切入点入手。‘新’是指新颖独特,与众不同。但是我们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在写作上难免会出现选材重复、编造等现象,如果写“家庭生活”,肯定是妈妈向灾区捐款,爸爸在雪地里成了一尊白雪塑像;如果是“学校生活”,肯定是老师给同学补课、同学共打一把伞回家;如果是“社会生活”,必然下雨,很可能会遇到残疾人。当然,学生的生活本身就离不开亲情、友情、师生情、学习考试等话题,这些选材确实很难出新。但是如果更换一个角度,稍加调整,或许会别有洞天。总之,写作应力求完美,但不可强求完美。”
选材的方法——推陈出新法
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震撼人心的事件,往往具有浓烈的时代特色,选用这些材料进行写作,能使文章具有时代感。比如1998年的抗洪斗争中出现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就充分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值得大写特写。然而,生活中有的事物,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有的还是别人早已写过的,似乎已经不算新鲜了,但选材时如果把它和时代精神联系起来,则常常会产生的新的意义,给人以新鲜感、时代感。这种选材方法叫推陈出新法。
比如一篇题为《买餐桌》的作文,写家里购买三张新餐桌的事。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购买一件新的家具并不算是新鲜事,也许好些同学作文中写过。但小作者却重点描写了送货员送货上门、认真安装的经过,通过送货员的言行反映了将顾客当成上帝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精神。正因为小作者把这篇作文的材料与提倡顾客至上的服务新风尚联系起来,所以使人读后有新鲜感,似乎听到了时代脉搏跳动的声音。
选材的方法——以少胜多法
无论写人还是记事,都要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突出的主题。那么,是不是写作文时一定要选择多材料,才能使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呢?不是。写作文时常采用“以少胜多”的方法,即用较少的材料来反映较丰富的内容和较深刻的思想,用个别的、特殊的事件来说明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要充分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精神,反映的内容很丰富,思想很深刻。可是作家魏巍只选取了松骨峰战斗,战士马玉祥烈火中抢救朝鲜儿童,作者和另一位战士的谈话三件事例,就使文章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重大主题。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运用“以少胜多法”选材的关键是材料虽少,却要精,要充分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选材的方法——以小见大法
生活中许多小事看起来是非常平凡的,许多物件也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这些看似平常细小的事物,有的却蕴含着不平凡的意义。根据主题的需要,把这些看似寻常却意义不凡的事物作为写作的材料,便是以小见大法。运用以小见大法,还可以选择那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细节,比如一个手势、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个表情等,作为写作的材料。
如一篇题目为《收垃圾的老爷爷》的作文,写一个老大爷在春节前的一个夜晚,冒着严寒收垃圾的情景。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老大爷累了,停下来抽支烟,歇歇气。他“伸手在衣袋里掏啊掏啊,掏了好几秒钟才掏出一盒香烟和火柴。取烟的时候,他的手指显得有些僵硬,抽了几次,都没有把烟抽出来。点烟时,他转身背着风,抽出一根火柴,一擦,擦歪了,火柴未擦到火柴盒;再一擦,又擦歪了;第三次倒是擦到火柴盒上,谁知火柴又折断了。他又抽出第二根、第三根,直到第四根才点燃了烟。”

八大写作技巧作文 八大写作技巧是什么文案:

一 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
初中写作文的方法。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
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同学们写日记的通病是记流水帐,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建议你们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2、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如果每段摘录用一张纸片,就是读书卡片。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总会遗忘一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
所谓值得摘录的“精彩内容”。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水平、需要等等因素有关,并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都可以分类摘录,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
不少同学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不多。一项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有人统计:马克思写《资本论》,写过“摘要”的书籍多达1500多种;列宁写《哲学笔记》,直接引用的哲学著作多达数十种。像革命导师那样,坚持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吧,它能使你成为聪明、充实、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后写作时文思敏捷笔下生花。
二 要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怎样的序列是最合理的,从众多写作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异彩纷飞的“序列”,还很难谈那一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下面介绍“七先七后”的训练序列,也许是比较具有普通意义的一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使用。
1 先练习写记叙、描写文章,后练习写说明、议论的文章。
2 先练习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后练习写别人转述的事
3 先侧重训练观察和积累,后侧重训练分析和表达。
4 先练习写单纯的事,后练习写复杂的事。
5 先不受写作“框框”的限制,放开胆子写;后按不同文章的基本要求及特点作规范训练。
6 先“模仿”,写依样画葫芦的文章;后“创造”,写新颖别致的文章。
7 先力求把文章写长,强调扩展与铺陈;后力求把文章写短,讲究简洁凝炼。
以上“七先七后”,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和能力培养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拙到巧是一致的。至于以何时或达到何种程度作为先与后的界限,这又是个不能“一刀切”的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的同学将上述七先七后交替反复安排,如模仿创造再模仿再创造,也未尝不可。
三 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同学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后,作文训练踏上新的历程,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从作文比赛获奖同学的写作经验中,我们总结出下面七条良好的写作习惯,供同学们参考。
1 “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不少获奖同学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他们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即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2 “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写作文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不过有的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 “默诵文章初稿”的习惯。古代写诗,有“吟”和“哼”的习惯,因为有很多毛病是“看”不出问题来的,念出声。如果是在考场上,就只能默读,才能发现句子是否顺通,语气是否连贯,文脉是否流畅,音韵是否和谐。
4 “认真修改”的习惯。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5 “不说假话”的习惯。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点虚假都骗不过读者的眼睛。如果同学们初学写作就染上无病呻吟的绝症,作文的前途几乎就没有好起来的希望了。

八大写作技巧作文 八大写作技巧是什么文案:

使用这种方法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能更好的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使用这种方法应注意:
1、要明确的表现出赞扬什么。
2、对比的范围要因人、因事、因景而异。
3、对比开篇只在开篇局部进行。
4、对比多用转折句式,要委婉自然。
例文:
人们都喜爱观赏朝阳,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候的壮观景象。许多中外名人都热情地歌颂过日出,海涅就曾记述过在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善于观察大自然的屠格涅夫,对于日出,也作过精湛的描绘。但古往今来,人们对落日的观赏,描绘、吟咏却比较少。虽然古人也曾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但是总写得有些萧瑟之感。
那绚丽多彩的夏,我不喜欢她,她太热情;那果实累累的秋呢,我也不爱她,她太深沉;那冰冷刺骨的冬,更让人感到她的冷酷无情;只有春,那婷婷少女办的春,那充满活力的春,那生气勃勃的春为我所爱恋。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八大写作技巧》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八大写作技巧》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大写作技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八大写作技巧》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