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作文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出处文案

2023-03-20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作文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出处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作文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出处文案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作文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出处文案: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
儒家思想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氛围的春秋战国时期。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儒家思想流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而立世不坠。人类社会虽进入了现代社会,但在一定程度上,儒家思想仍在发挥着作用,它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更是我们构建现代社会新文化,传承中华历史优秀文化的源泉之一。
今天我们重温——儒学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更显现出独特的价值定位。给与了我们更多的启迪。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五常: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解读:仁义礼智信
何谓仁?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何谓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何谓智?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何谓信?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示例:物有本来,事有终始,以温良恭俭让之德,五者乃圣德光辉。---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二折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子禹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当代。重温——儒学里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一片灵光。我们应更深层次探讨,如何认识儒学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地位?如何赋予儒学中华传统美德以新的时代内涵?如何使儒学中华传统美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在社会各个不同层面,或在某个特定的领域产生独特效应。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作文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出处文案:

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人于打,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⑤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6)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刚端于我(7)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8),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9)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①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①乍:突然、忽然。③怵惕:惊惧。侧隐:哀痛,同情。④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⑤要(yao)誉:博取名誉。要同“邀”,求。(6)端:开端,起源.源头。(7)我:同“己”。(8)然,同“燃”。(9)保:定,安定。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棋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2、【原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7)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译文】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
3、【原文】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1)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2)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3)
【注释】(1)几希:赵注云:“无几也。”(2)庶物:与庶民的涵义相近,指万物,庶在此是众的意思。(3)非行仁义:赵注云:“非强力行仁义也。”
【译文】孟子说:“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的地方很细小,普通人把它丢弃了,君予把它保留了。舜懂得万物的原理,明白做人的道理,依从仁义行事,不是去推行仁义。”
【段意】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性,也就是仁义。这一点本是人人都具有的,但之所以人间会有圣贤、普通人、小人之分,就因为圣贤保有了人住,而其他人则或多或少丢弃了它。所谓“推行仁义”,是指带有功名心去行仁义,“非以仁义为美而后勉强行之,所谓安而行之也”(朱熹《集注》)。只有自觉地依从仁义行事,也就是像孔子所说的那样,随心所欲而不违反它,才算是真正保有了仁义的本性。
4、【原文】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1)反身而诚,(2)乐莫大焉。强恕而行,(3)求仁莫近焉。”
【注释】(1)万物皆备于我:赵注云:“谓人为成人以往,皆备知天下万物,常有所行矣。”朱熹《集注》云:“此言理之本然也,大则君臣父子、小则事物细微,无一不具于性分之内也。”(2)反身而诚:赵注云:“反自思其身所施行皆能实而无虚,则乐莫大焉。”朱熹《集注》云:“言反诸身而所备之理皆如好好色、恶恶臭之实然,则其行之不待勉强而无不利矣,其为乐孰大于是。”(3)强恕而行:赵注云:“当自强勉以忠忽之道。”朱熹《集注》云,“强,勉强也。恕,推己以及人也。”
【译文】孟子说:“万物都为我所具备。通过自身实践而觉得它们的正确,快乐没有比这更大了。勉力地推己及人去做,求仁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段意】此章中的“万物皆备于我”,是流传很广的一句名言。孟子认为,世间万物的根本原理,其实都具备于人的本性之内,只须一一把它们发现、发挥出来就行。
5、【原文】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1)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注释】(1)荑(tí提)稗:朱熹《集注》云:“草之似谷者,其实亦可食,然不能如五谷之美者。”
【译文】孟子说:“五谷是作物中的伎伎者,如果不成熟还及不上稀米、稗草。仁,也在于使之成熟而已。”
【段意】此章可与上一章联系起来看,仁本身还有成熟与否的问题,说仁不成熟还及不上稗草,正如朱熹所说:“为仁必贵乎熟,而不可徒恃其种之美,又不可以仁之难熟,而甘为他道之有成也。”(《集注》)
6、【原文】孟子日:“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1)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2)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3)舍正路而不由,(4)哀哉!”
【注释】(1)暴:朱熹《集注》云:“犹害也。”(2)非:朱熹《集注》云:“犹毁也。”(3)旷:此作动词用,意为空出。(4)由:遵循,行走。
【译文】孟子说:“自暴的人不能和他有所言谈,自弃的人不能和他有所作为。言谈诋毁礼义叫做自暴,自身不能依据仁、遵循义来行事叫做自弃。仁是人们安适的住宅,义是人们正当的道路。空着安适的住宅不去居住,丢开正当的道路不去行走,可悲啊!”
【段意】孟子认为,仁、义都为人性天生所具有,不按照这些准则行事就是自暴自弃。朱熹《集注》说:“此圣贤之深戒,学者所当猛省也。”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作文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出处文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伴我行》。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做子女的,年少时就应当学会尊敬师长,亲爱同学,学习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节。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观念。
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比如:下课铃声响后,有些男孩儿便横冲直撞地跑出教室,和其他同学大声说笑,有时还说出一两句脏话。还有的同学,可能因为一点口角纷争而不依不饶,甚至拳脚相加。这些不好的风气大家一定要制止、杜绝。
有些同学认为要好做到讲文明,懂礼貌可真难。其实,从许多生活中的小事就能体现出来:在撞到别人时的一声“对不起”;得到帮助时的一声“谢谢”;在和他人告别时的一声“再见”。只不过这些小事微不足道罢了。
文明礼仪不在于嘴上功夫,而是在于真真正正的实践。我想: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失去了做人的真谛。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做文明礼仪的小主人,让我们的校园失去粗言,充满欢声笑语,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中万紫千红的盛开吧!
有时,一句诚实、有礼貌的语言可平息一场不愉快的争吵;一句粗野污秽的话可导致一场轩然大波。“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做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每个人都要学会使用文雅朴实、健康向上的语言,用文明语言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正体现新世纪小学生优秀的精神风貌。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作文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出处文案:

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9、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11、信则人任焉。——论语
1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14、君子周急不继富。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8、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9、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1、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6、小不忍,则乱大谋。
2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28、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3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31、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则不侮。——论语
3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3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丘
3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37、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3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39、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教无类。
40、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4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44、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4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4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4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4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5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1、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5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55、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5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7、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8、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5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0、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
6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2、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6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6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65、子不语:怪,力,乱,神。
6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8、未知生,焉知死
6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70、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71、食不语,寝不言。
7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7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7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7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7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77、寝不尸,居不容。
7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7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小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8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1、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8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83、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8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8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86、巧言令色,鲜亦仁!
8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