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作文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有哪些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作文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有哪些文案: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11、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 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四、虚词归纳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⑾而不知其所穷。
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⒀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连词,表递进。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连词,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⑶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表承接。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⑸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⑺卧而梦。
⑻觉而起,起而归。
⑼自远而至。
6、连词,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二)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1、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⑹郯子之徒。(代词,这)
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⑼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⑾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⑿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⒀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2、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⑵彼童子之师。(的)
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⑹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
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⑾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⒁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⒂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⒆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四)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4、而耻学于师。(向)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6、其皆出于此乎?(从)
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9、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10、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11、于是饮酒乐甚。(在)
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13、渔樵于江渚之上。(在)
14、寄蜉蝣于天地。(在)
15、托遗响于悲风。(给)
(五)乎
1、介词,相当于“于”。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⑶相与枕藉乎舟中。(在)
2、语气助词。
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⑵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
⑶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⑷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⑸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⑺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译为“吗”、“呢”)
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⑵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⑶郁乎苍苍。
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文章来源于
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六)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七)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五、一词多义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
(三)穷
1、穷回溪。(走到尽头)
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
(四)绝
1、而绝江河。(横渡)
2、不绝如缕。(断)
(五)梦
1、卧而梦。(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
(六)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
2、始指异之。(才)
3、游于是乎始。(开始)
(七)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
(八)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九)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
(十)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
(十一)如
1、纵一苇之所如。(往) 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
(十二)东
1、东望武昌。(向东) 2、顺流而东也。(东下,东进)
(十三)然
1、凌万顷之茫然。(……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
(十四)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十五)异
1、始指异之。(以……为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十六)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十七)为
1、余自为僇人。(成为)
2、故为之文以志。(介词,表目的)
3、輮以为轮。(做)
(十八)夫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首语气助词)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那)
(十九)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7、是岁,元和四年也。
(二)省略句
1、鞣以(之)为轮。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4、吾从(之)而师之。
5、始指(之)异之。
(三)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善假于物也。
4、而耻学于师。
5、师不必贤于弟子。
6、学于余。
7、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0、相与枕藉乎舟中。
(四)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凌万顷之茫然。
(五)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为其然也?
3、而今安在哉
4、而又何羡乎?
(六)谓语前置。
1、渺渺兮予怀。
(七)被动句
1、不拘于时。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八)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而今安在哉?
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6、而又何羡乎?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作文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有哪些文案:
一、作者作品: -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
儒家:孔子 孟子 -
法家:韩非子 -
道家:庄子、列子 -
墨家:墨子 -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秦皇:秦始皇嬴政 汉武:汉武帝刘彻 -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
二、中国文学之最: -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
三、文化常识: -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
2、三国:魏、蜀、吴。 -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
A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
B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 -
C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
D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
正式科举考试,时间每年一次,地点府(州)县,应试者儒生、童生,获取功名秀才-
乡试,时间三年一次(秋),地点省城,应试者秀才,获取功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时间三年一次(春),地点礼部(京城),应试者举人,获取功名(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时间会试后同年4月,地点宫殿,应试者贡士,获取功名(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
四、诗句与人: -
①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
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
③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
④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
⑤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
⑥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
⑦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
⑧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
⑨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
⑩ 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
?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
?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
?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
?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
? 毛泽东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
? 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
? 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
?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
五、一句话评书: -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
六、人的称谓: -
(一) 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
(二) 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
(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
(四) 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
(五) 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
(六) 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 柳宗元称柳柳州 -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
七、谦称: -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
3、 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
4、 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
5、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
6、 其他自谦词: -
尊长者自称:在上 -
晚辈自称:在下 -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
女子自谦:妾 -
八、敬称: -
1、 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
2、 对将军:麾下 -
3、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
贤:称平辈或晚辈。 -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
4、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
5、 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
死去的帝王:先帝。 -
6、 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
7、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
九、特殊称谓: -
1、 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
2、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
3、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
4、 年龄的称谓: -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
弱冠:20岁。 -
而立:30岁。 -
不惑:40岁。 -
知天命:50岁。 -
花甲:60岁。 -
古稀:70岁。 -
耄耋:80岁、90岁。 -
期颐:100岁。 -
十、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
1、 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
2、 谪:降职并远调。 -
3、 拜:授给官职。 -
4、 授:授予官职。 -
5、 擢:选拔,提拔。 -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
7、 罢:罢免、停职。 -
8、 免:免除官职。 -
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
十一、地理部分: -
1、阴:山北水南 阳:山南水北 -
2、左:东为左 右:西为右。 -
3、河:黄河。 江:长江 -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
5、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
6、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
7、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
8、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
9、 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
苏州:姑苏 -
成都:锦官城 -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
镇江:京口。 -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
昆明——春城 -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
重庆——山城、雾城 -
拉萨——日光城 -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
徐州——彭城 -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
十二、天文部分: -
1、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
2、 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
3、 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
4、 传统节日。 -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
寒食,清明前2、3天。 -
重阳,九月初九。 -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
中秋,八月十五。 -
5、纪年法。 -
(1) 公元纪年法。 -
(2) 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
(3)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天干地支纪年法): -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
6、纪月法(不常见,略)。 -
7、纪日法。 -
初一 朔 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 望 -
8、 纪时法。 -
日出5-7-
食时7-9-
隅中9-11-
日中11-13-
日昃13-15-
晡时15-17-
日入17-19-
黄昏19-21-
人定21-23-
夜半23-1-
鸡鸣1-3-
平旦3-5-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作文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有哪些文案:
目
①眼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芙)
②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不敢以说书目(看待)敬亭
③递眼色:范增数目项王(鸿)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毛)
④列:而不在使者之目(指)
分
①分开,区分:五谷不分(论荷)
②分给,分配:必以分人(《曹刿论战》)分名分,职分:予分当引决(指)
忍
①忍耐:隐忍以行(指)
②忍心:忍能对面为盗贼(茅)
间
①中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
②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茅)
间
①间隔,间或:间以诗记所遭(指)
②离间:谗人间之(屈)
③小路: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道芷阳间行(鸿)
贼
①强盗:贼二人得我(《童区寄传》)
②害:天下之大贼也(论)
③对敌人蔑称:骂逆贼当死(指)贼氛方炽(黄)
曲
①弯曲:其曲中规(劝)梅以曲为美(病)
②不正直、理亏:宁许以负秦曲(廉)争曲直(指)
下
①与“上”相对:郦元以为下临深潭(石)吾羞,不忍为之下(廉)
无
①没有:臆断其有无(石)然有根无树(芙)
②无论:士无贤不肖(信)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
③不要: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史记李斯传》
故
①与“新”相对:故垒西边(念)
②交情,老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特示故人意耳(记)
③缘故: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
④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就
①靠近,趋向:乃谢客就车(信)金就砺则利(劝)
②完成:然羸欲就公子之名(信)
过
①经过:秦师过周北门()过瓜洲扬子桥(指)
②拜访:愿枉车骑过之(信)
待
①等待:皆待公子举酒(信)荆轲有所待(荆)
②对待:以季孟之间待子(《论语》)
急
①与“缓”相对:急趋之(促)
②迫切,紧急:江都围急(梅)冀缓急或可救助(谭)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
③迅速,快:急湍甚箭(与)
度
①量长短标准: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②衡量:度足而居(治)
③限度:用之亡度(论)
④制度,法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度估计,揣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相如度秦王虽斋(廉)
辞
①告辞:今者出未辞也(鸿)我自去年辞帝京
②推辞,拒绝: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
③言词:其辞微(屈)
④文辞:皆好辞(屈)
存
①存在: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海内存知已
②问候,思念:公子亲数存之(信)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
独
①单独,独自:公子独与客留赵(信)
②表反问(虚词):独不怜公子姊邪(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骑脱身独骑(鸿)骑骑兵,骑马的人:左公从数骑(左)沛公旦日从百余骑(鸿)涕泪:涕落百余行(孔)汪然出涕(《捕蛇者说》)
为
①做:吾见其难为(庖)
②作为,当作:为除不洁者(左)霓为衣兮风为马(梦)
③治理: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
④是:人为刀俎(鸿)已停止:学不可以已(劝)老夫已矣(左)
厚
①与“北相对:刀刃者无厚(庖)
②看重:公子遇臣厚(信)
③厚道:宽厚而爱人(信)
④丰厚:厚币委质事楚(屈)欲厚遗之(信)
通
①通行,通过:会天大雨,道不通(赤)
②精通:通五经(张)
③畅通:政治未毕通也(论)
④全部:通计一舟(《核舟记》)
制
①构造:其牙机巧制(张)
②控制:履至尊而制六合(过)
③制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过)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作文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有哪些文案: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结语:《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