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民间传说故事“错”罚三年作文 错一罚三什么意思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民间传说故事“错”罚三年作文 错一罚三什么意思文案:
清朝雍正时,杭州有个名叫何云的书生,非常勤奋好学,人又聪明,是远近闻名的人物,可他生性耿直,不愿意攀附权贵,因此一连参加了多次科举考试,都未能考上,他一怒之下便决定永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为了养家糊口,他在涌金门外摆了张桌子,专门给人写字。
这一天,何云照例把桌子放到了涌金门外坐定。一个衣着华丽的中年人在他的桌子前停住了。他看了看何云摆放在桌子前的字,不由得连连赞叹:“好字,好字!”
何云一听,瞟了中年人一眼,不以为然地说:“字好能怎样?文章写得好又能怎样?有一腔爱国之心又能怎样?”
中年人听后不觉吃了一惊,忙问道:“听这话,想必你是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儿了?”
何云把手一挥,说:“先生要是需要字,就请言说;要是不需要,就请继续赏景。”
中年人哈哈一笑说:“还真别说,我一看就相中了你的字,那我的烦请你为我写一联了。”
何云根据中年人的要求,一边研墨一边思索,墨研好后,手中的毛笔宛如游走的龙蛇一般,纸上就出现了一副对联:龙点荷叶湖边知水亭,秋沾细雨河塘晓雪阁。那字果然点点如桃,捺捺如刀,笔法甚是精熟。
中年人逐字欣赏着,可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原来何云把这副对联中“秋”字的“火”字旁写在了左边。中年人指着“秋”字问道:“这个‘秋’字是不是写错了?”
何云看了看,不屑一顾地说:“先生有所不知,所谓的‘秋’,乃禾之成熟也,没有火,禾怎么能够成熟?因此,这样写非但不是错误,而是很有道理。你看那金文小篆,哪一个‘秋’字不是火在左边?”
中年人听完何云的一番辩解,微笑着说:“你字写得这么好,又如此博学,为何不去考取个功名,偏偏要在这里卖字求生呢?”
何云的脸色不由得一沉,不耐烦地说:“先生是来买我的字,不是来教导我的,还是赶紧把买字的钱给我,我也好等下一位主顾。”
中年人见他有些不悦,就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银子,放到桌上说:“听你刚才的话音,我感觉着你应该是参加过科举考试,可未能高中,就心灰意冷了,这才蜷缩在这里卖字为生,不过心里一定有股怨气。”
听了中年人的这番话,何云不由得暗暗吃惊,但脸上依然是不耐烦的神情,说:“先生给的银子太多了,我一个穷书生,哪有钱找你。”
中年人说:“实不相瞒,我这人略懂相面卜卦,刚才趁着你写字的当头,好好给你相了一番,我看你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有股入仕之气环绕左右,如果能再参加一次科举考试,一定能够高中。这两块银子多的,算是我借给你的,等你高中的那一天,再还我如何?”
何云吃了一惊,他刚才目测过了,那两块银子,少说也得有二十两之多,足够自己赶考的费用。可人家与自己素不相识,怎么能借人家的钱呢?
中年人看何云正在犹豫,就一笑说:“等你高中了,你还来这里卖字,我自会前来讨要欠账。”
说完这句话,中年人把何云写的对联包裹起来,转身就离开了。
遇上了这么好的事情,何云再也无法静心卖字了,他匆匆忙忙把摊子收拾好,字也不卖了,转身就回到了家中。一番思索后,当下决定在家用心读书,等科考时前去报名,再搏一次。
很快就到了科考的日子,何云当即就报了名,没想到正如那中年人所言,他一路凯歌,最后竟进入了殿试。
到了面见皇上这一天,何云早早地收拾一番,就在午门外等候。后来总算叫到了他的名字,他赶紧随着传旨官进到了大殿之上。朝拜之后,就垂手站在一旁,等着皇上考问。他偷眼看了看皇上,觉得似曾相识,可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皇上并没有说话,而是随手拿起身边的纸笔,刷刷点点在上面写了一个“和”字,命传旨官递给了何云。何云展开一看,发现这个“和”字的口竟然在左边。他看了半天,实在想不出皇上写这个奇怪的字有什么意思。正当他等着皇上解释的时候,传旨官告诉他,殿试已经结束,让他回去等待诏书供职。
第二天,一份诏书被送到何云住处,传旨官说:“你拿着诏书去找浙江巡抚,他自会安排你官职。”
就这样,何云拿着诏书,马不停蹄地回到了杭州,见过巡抚之后,把诏书呈了上去。巡抚打开诏书一看,不觉笑了,他朗声言道:“圣上诏曰:何云去涌金门外卖字三年,再来供职。”
何云一听,愣住了:皇上怎么会给自己下这么一份奇怪的诏书呢?正当他狐疑不解的时候,巡抚把诏书递给了他,原来在诏书的后面,还有一行文字,只见那上面写道:粮食,禾也,每一张口都有粮食吃,岂不‘和’也,口有禾,而非禾有口,它绝非错字!另,还欠银十八两七钱,交予巡抚。
到了这个时候,何云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初买字的那位中年人是微服私访的雍正皇帝。
三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雍正的另一份诏书下来了,命何云进京,成为了翰林院中的一员。从此以后,何云时刻牢记这个教训,再也没有写过这样的“错”字。
民间传说故事“错”罚三年作文 错一罚三什么意思文案:
晏子是齐国宰相,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为官三年,从没做过什么错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于是,他们劝阻晏子。有的说:“高缭侍奉先生三年,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有的说:“按常理,高缭做满三年,又没有过错,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
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要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应像这些规、矩、斧子、刨子,帮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帮齐王治国。可是高缭和我一起做事已经整3年了,对于我的缺点、过错,从来没提出过任何批评意见,也没作过任何纠正。我并非圣贤,平时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可是高缭只是一味顺从我、称赞我,这对我更好地为齐王工作又有什么好处呢?非但没有,反而有害。所以我决定辞退高缭,原因就正是你们所说的‘高缭无过’。”
晏子真是一个有见地的贤相,他的用人标准是反对圆滑处世、一味讨好上司。这个用人标准,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启发的。
民间传说故事“错”罚三年作文 错一罚三什么意思文案:
晋国的中行寅面临大敌,家族就要被人灭亡了。他急忙找来给自己负责祭祀的太祝,准备问罪处罚他。
他怒气冲冲地询问太祝:“你为我祭祀,肯定祭品不肥厚,斋戒时也不诚心。结果现在触怒了天上的神灵,导致我亡国,你为什么要这样呢?”
太祝简回答道:“原来的君主行密子,只有十乘车。可他并不觉得太少,只是担心自己的德行不够,生怕有一点儿过错。现在您已经有了战车百乘,您却不仅不担心自己的没有道义德行,只是嫌战车太少。您就知道多造战车战船,这样势必增加了对百姓的赋税。赋税劳役一多,百姓自然不满意,对您诅咒责骂。而您以为真的光靠向上天祈祷,就可以为家族带来福运吗?民心不服,上下都背离您,咒骂您,您也会灭亡。您只指望我为您的祈祷祝福,然而全国都咒骂您,我一个人的颂扬祝福能比得过全国人的诅咒责骂吗?您的家族面临灭亡难道不是十分自\/zl然的事情吗?我又有什么罪过呢?”
中行寅听了太祝简的话感到万分羞愧。
中行寅行将灭亡不去寻找自己的原因,反而责备太祝。他哪里知道,其实他灭亡恰恰是因为自己的贪奢引起民心不满。
民间传说故事“错”罚三年作文 错一罚三什么意思文案:
旧时指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
语出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一天,厨师送上来熊掌炖得不透,他就残忍地当场把厨师处死。两个宫人奉命把尸体装在筐里,抬到宫外去埋葬。
正好,尸体被赵盾、士季两位正直的大臣看见。他们了解情况后,非常气愤,决定进宫去劝谏晋灵公。士季先去朝见,晋灵公从他的神色中看出是为自己杀厨师这件事而来的,便假装没有看见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来到屋檐下,晋灵公才瞟了他一眼,轻描淡写地说:“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了,今后一定改正。”
士季听他这样说,也就用温和的态度道:“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确的劝谏,就是一个好的国君。”
但是,晋灵公并非是真正认识自己的过错,行为残暴依然故我。相国赵盾屡次劝谏,他不仅不听,反而十分讨厌,竟派刺客去暗杀赵盾。不料刺客不愿去杀害正宜忠贞的赵盾,宁可自杀。晋灵公见此事不成,便改变方法,假意请赵盾进宫赴宴,准备在席间杀他。但结果赵盾被卫士救出,他的阴谋又未能得逞。最后,这个作恶多端的国君,终于被一个名叫赵穿的人杀死。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民间传说故事“错”罚三年》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民间传说故事“错”罚三年》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间传说故事“错”罚三年》,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民间传说故事“错”罚三年》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