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苏州拙政园作文 苏州拙政园景点介绍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苏州拙政园作文 苏州拙政园景点介绍文案:
尊敬的游客,今天我们来到的是苏州古典园林之一 ——拙政园。拙政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占地78亩,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相传王献臣以晋代潘岳自比,潘岳的《闲居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春税足以代耕。灌园粥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王献臣取其中“拙政”二字为园名,借以发泄胸中之郁愤。这样美丽的环境,请游客们注意卫生、保持清洁。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十景塘,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满池荷花齐开放,非常的美丽,稍后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这些荷花有的还是花苞,圆鼓鼓的,有些荷花已经长出了小莲蓬,还有的是新长出的嫩芽。请大家爱护这些荷花,不要向水塘里抛垃圾。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伊人园。伊人园里有许多奇花异草,还有各种形状怪异的石头。这里的花五颜六色,真可以称得上是人间仙境啊!大家可以站在这块石头上拍照,可以拍到全景。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拙政园中唯一的一座廊桥——小飞虹。朱红色的廊桥倒映在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一座精美的廊桥。
好了,游客们,今天我的导游任务到此结束,下面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可以在拙政园中拍照留念、细细游赏。祝大家玩得尽兴。
苏州拙政园作文 苏州拙政园景点介绍文案: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
其中两处在北方,是我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两处在苏州,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
其中,有江南文豪钱牧斋和爱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宁籍弘文院大学士、礼部尚书陈之遴;有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儿、女婿;有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有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万。
辛亥革命后江苏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在园内召开江苏临时省议会;抗战胜利后,爱国诗人柳亚子在园内办过\"社会教育学院\"。
相传,康熙年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担任苏州织造,织造衙门设在葑门,而家眷住在拙政园内。
曹寅升迁江宁织造时,推荐内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园内达二三十年之久。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高高的清水砖砌墙门的正门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XX年)。
御史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木参天。
拙政园的园名是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缩写而成的。
根据苏州市园林管理局提供的资料,王献臣于明代弘治六年(1493年)中进士,升为御史,但仕途不顺利,曾两次被东厂缉事诬陷,动过刑,下过狱,被贬为广东驿丞,后任永嘉知县,罢官后居家,心里的痛楚无法言表。
他对文征明讲:\"昔潘岳氏仕宦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国鬻蔬,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吾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
\"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要起\"拙政园\"这个名字,就是要像潘岳一样隐退于林泉之下,要像陶渊明一样守拙归田园。
这个园名,反映了王献臣当时那种既无可奈何,又想自我解嘲的复杂心态。
经过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腰门,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的东部。
东部花园的南部有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兰雪堂\"。
\"兰雪\"两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
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
从图上看,拙政园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从图上看,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疏朗开阔,近乎自然,是苏州诸多园林中布局最为成功的范例。
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丛和古树,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状如云朵,岿然兀立,西侧有两块形状怪异的湖石,两石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
中间这座石峰叫做\"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来宾们的视线,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作为\"障景\",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
许多人来到这里,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是因为许多来宾都看过中国古典文学巨着《红楼梦》,书中描写的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贾政父子进大观园题景,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幢挡在面前。
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
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这段描写,用在这里非常贴切,可能是偶然的巧合。
然而,两园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
过了假山,来宾们看到的是拙政园的东部主要景色。
明代崇祯年间,刑部侍郎王心一买下东部后,建造\"归田园居\"。
园内有山岛、荷池、松冈、竹坞,好一派田园风光。
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物,除了\"兰雪堂\"外,还有\"秫香馆\"、\"天泉阁\"、\"芙蓉榭\"等。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边上的水榭。
榭,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一种类型,造型轻巧,建在水边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半架空。
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
木芙蓉是一种变色花,早晨朝霞初现时是淡红色,中午阳光直射时变成紫红色,傍晚夕阳西下时又变成粉红色,甚为珍贵。
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莲花。
毛泽东主席诗词中\"芙蓉国里尽朝晖\",指的是水芙蓉。
\"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的强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宁静的气氛。
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参照了这个设计,前面是一泓池水,后面是一堵高墙,很有苏州古典园林的味道。
如果您走到芙蓉榭的门前向西面看,可以见到这个水榭进门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圆光罩,透过这个圆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桥流水,犹如一幅镶嵌在圆形镜框里的油画。
如果您走过去再看看仔细,又可以发现这个水榭临水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长方形落地罩,前面的河水曲折婉蜒,两岸桃红柳绿,把人引入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境界中去。
这是苏州园林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造景手法,叫做\"框景\"。
园主想通过这种手法,把来宾们的视线集中到最佳角度,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天泉阁\",矗立在一片翠绿的草坪上,攒尖戗角,重檐八面,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
相传,这里原来是元代大弘寺的遗址。
筑园时,在寺井上造了\"天泉阁\"。
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边看却只有一层。
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
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
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
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观赏稻麦飘香的地方。
明代\"归田园居\"的主人在园林内造有秫香楼,\"楼可四望,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望中。
\"现在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而来,体型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角樟树旁,有一处池岛假山小品。
这座湖石假山上顶着一块大石头,外形很像一只翻底待修的小木船。
前面湖面开阔,四周灌木丛生,不远处有几株芦苇,正像太湖边上一个小小的港湾。
古代苏州园林的园主,有的是朝廷大臣,有的是封疆大吏,有的是外放州县,也曾经\"安邦济世\",劳碌了一阵子,因为种种原因卸任还乡,在远离京都的苏州,他们找到了安静的\"港湾\"。
这里风俗清雅,物产丰富,既可以享尽清福,又可以避开政敌,成了达官贵人隐退后选择的最佳地点。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对佛教的\"空无学说\"、道教的\"出世思想\"、儒家的\"隐逸主张\"特别欣赏,就以\"避世、淡泊\"为主题,营造山林野趣,想在独立的小天地里实现自己的人格理想。
正所谓,\"扁舟一叶,浪迹天涯,人迹罕至,方为我家\"。
拙政园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
走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就像精雕细作的剪纸图案,镶嵌在长长的画轴上面。
人们信步走在游廊里,随着漏窗花纹的更换,园内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幻。
这种现象,称作\"移步换景\"。
如果您再仔细看一看,漏窗上不同的图案,所表现的都是水波纹和冰棱纹,池中欢快的涟漪叠印在窗上凝固的波纹上,更加渲染了苏州水文化的氛围。
当我们打开复廊里的黑漆大门,就来到了中部花园。
来宾们站在倚虹轩旁,向西眺望时,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这里池面宽广,景色秀丽。
细心的朋友们还可以发现,在亭台楼阁之旁,在小桥流水之上,在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
这一借景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是费尽了心机。
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于是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
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
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
每一个建筑物都是一个极佳的观景点,而每一个建筑物也都是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拙政园的中部花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景区。
来宾们通过游览三个各具特色的景区,游兴可逐步达到高潮。
第一个景区,以池岛假山为主,包括假山山堍的\"梧竹的居\",假山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等景点。
池岛假山,也称为水陆假山,是中部的主体假山。
这\"一池三岛\"基本上是苏州假山的传统格局,其要领是:\"池岸曲折,水绕山转\"。
这座假山设计极佳,确实是\"大手笔\",完全符合我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
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
用绘画术语来讲,分别是\"深远山水\"\"平远山水\"\"高远山水\",表达的是宋代苏东坡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梧竹幽居\"。
\"梧竹幽居\",俗称\"月到风来亭\",位于中部花园的最东面,同\"倚虹亭\"相邻。
\"倚虹亭\"是因为靠在形似长虹的复廊上而得名。
\"梧竹幽居\"造型非常别致,四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联想起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
如果您站在亭子里向外看,这四个圆洞门又恰似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
南面桃红柳绿,西面嫩荷吐尖,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
亭内有\"梧竹幽居\"的楹额。
梧桐,是圣洁高昂的树;翠竹,是刚柔忠义之物。
正所谓:\"家有梧桐树,何愁凤不至。
\"两旁有一副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眼前似乎出现了两幅山水图画:一幅是皓月当空,夜色朦胧,清风徐来,沁人肺腑;另一幅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心动水动,心静山静。
用心琢磨一下园主此时此刻的心境,大概同张大千讲的\"心似闲蛩无一事,细看贝叶立多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有的来宾读过孔子《论语》,看了这副对联,可能有另外一种心得。
孔子讲:\"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那么,是否可以讲,这副对联的上联是用清风明月来描绘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下联是用乐山乐水来揭示旅游观光对陶冶情操的作用。
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来宾们才会逐步领悟到苏州古典园林既要模拟自然山水之美景,以达到\"悦耳悦目\"的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诗情画意的韵味,以追求\"悦心悦意\"的心理感觉,再升华到\"悦志悦神\"的精神享受。
如果您作会到了这种韵味,那么您就开始入门了。
当我们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缓步登山时,迎面见到的是\"待霜\"亭。
\"待霜\"出自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句,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我们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来到了\"雪香云蔚亭\"。
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
在这里向周围了望,觉得中部花园像一幅苍劲古朴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这幅画轴上,有高有低,有近有远,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疏有密,有闹有静。
\"雪香云蔚亭\"还有\"山花野鸟之间\"的楹额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
如果坐在这里歇歇脚,看看景,静静心,真有点超尘脱凡的感觉,自己的身心已经同大自然完全融合起来了。
《小城故事》歌词中有一句\"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用在苏州拙政园里真是恰如其分。
是否可以说,\"山花野鸟之间\"是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和\"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审美观念,最通俗、最绝妙的注解。
当来宾们在第一景区游览,游兴到达高潮时,园主又及时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个角度,从山上移到了池塘。
这就是中部花园的第二个景区。
第二个景区是以荷花池水为中心,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香洲\"\"见山楼\"\"小飞虹\"\"小沧浪\"\"倚玉轩\"\"远香堂\"等景点。
湖中岛上有\"荷风四面亭\",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真是绝佳的风景点。
\"荷风四面亭\"上挂有一副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廖廖几笔,勾画出了拙政园春夏秋冬的风景特色。
其妙处还有,联中蕴含着一、二、三、四的序数。
这副对联的上联,仿照济南大明湖\"小沧浪\"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副对联的下联,仿照唐代诗人李洞的诗句\"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内容略作改动,用在这里,恰到好处。
\"香洲\"同\"荷风四面亭\"隔水相望。
\"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舫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
值得一提的是,\"香洲\"这艘石舫,集中了亭、台、楼、阁、榭五种建筑种类。
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榭,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
实际上,在苏州诸多园林中,几乎都建有石舫。
从地理原因来讲,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在花园里建石舫以应景。
从建筑角度来讲苏州园林建筑的种类有亭台楼阁,厅堂馆斋,轩榭廊桥,再加上舫,可以使建筑物形状多样,多姿多彩。
再从政治角度来讲,石舫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园主想借此表白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
经过九曲石桥,沿着游廊走,就来到了\"见山楼\",古代叫做\"藕香榭\"。
\"见山楼\"三面环水,似乎苍龙嬉水。
\"见山楼\"是龙头,爬山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
\"见山楼\"上层有蠡壳和合窗,楼下用落地长窗,室内明式桌椅茶几,梁上悬挂小方什景灯,完整地保留着那种古色古香的风貌。
从\"见山楼\"沿着游廊往南走,可以来到\"小沧浪\"。
\"见山楼\"位于第二景区的北部,是主景区,视野开阔,\"疏可走马\"。
而\"小沧浪\"、\"小飞虹\"、\"得真亭\"这一带是第二景区的南部,是次景区,空间窄小,\"密不透风\"。
\"小沧浪\"的出典是《楚辞.渔父》,原话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缨,准备出仕辅助朝纲;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双脚,决心隐退逍遥自在。
\"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
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
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
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汇聚一池,似乎\"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回去,其中一条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过\"小沧浪\",有一种余味未尽的感觉。
这样的理水手法,符合苏州古典园林关于\"水面有聚有散,聚处以辽阔见长,散处以曲折取胜\"的要领,可称一绝。
从\"小沧浪\"往东走,就来到了\"远香堂\"。
欣赏\"远香堂\",可以使来宾们的游兴达到游览这一景区的最高潮。
\"远香堂\",位于中部花园的中心位置,前面有一条小河种有莲花,后面有一片水池,广植荷花。
夏天荷花盛开,清香一阵阵飘到堂内,所以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香远益清\"之句成了堂名。
\"远香堂\"四面都镶有玻璃窗,可以坐在厅里一边品茶,一边聊天,一边看景。
厅的南边是一座峻峭的黄石假山,北边是池岛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边池塘边有\"倚玉轩\",给人以近山远水,山高水低的感觉。
\"远香堂\"的楹额,早先是乾隆年间着名学者沈德潜的手笔,因已佚失,由近代书法家张辛稼补写。
两边有一副对联,共有80字,是苏州诸多园林中最长的对联,记载了当年八旗奉直会馆达官贵人聚会时的盛况。
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物,十分重视意境的设计,往往在园中的主要景点上,配以古诗古文中的词句,用大量的匾额楹联来点缀。
这些匾额楹联,立意深远,意境含蓄,情调高雅,文字隽永,书法美妙,既记述了名园的历史,又点明了景点的精华,还抒发了园主的情怀。
拙政园中部花园的第三个景区是\"枇杷园\"。
\"枇杷园\"位于\"远香堂\"的东南面,是拙政园中部花园里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树而得名。
\"枇杷园\"的园门设计得很巧妙。
来宾们走到这里,见到前面一道云墙,两面种有牡丹,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了。
真没有料到,只要再往前走,就可以发现,黄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边的一个门洞。
随着人们一步一步走近,门洞就一点点扩大。
到了门口,才发现门洞像一轮明月,镶嵌在白色的云墙上。
过门洞后再往前走,这轮明月又被这边的湖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
看着月洞门和牡丹花,不禁使人想到\"闭月羞花\"的典故。
这个月洞门又像一个巨大的宝镜,庭院里的景物似乎是院外景物的影子。
园主巧妙地选择了辟月洞门最佳位置,使\"雪香云蔚亭\"\"月洞门\"\"嘉实亭\"三点同处在一条视线上,并通过月洞门联系前后佳景,从而组成一组对景。
由此可见,苏州古典园林在辟门开窗时,除考虑到出入和采光外,尤其注意撷取画面,力求处处有景,景随步移。
第三个景区是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
这些建筑物又把空间分割为三个小院。
这种造景手法,称为\"隔景\",以便丰富园景,掩藏新景。
三个小院,既隔又连,互相穿插,在空间处理和景物设置方面富有变化。
每个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脚步量一下却发现相差甚大。
原来\"玲珑馆\"前的云墙造得较矮,视野开阔就显得大。
\"海棠春坞\"尺寸比较小,但开了几个漏窗,使天井显得比较宽敞。
\"听雨轩\"前的天井面积比较大,就开了一个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适宜,园景丰富。
当年,园主喜欢同家眷在这里,一边品尝苏州的船点,一边细听那雨滴打在瓦楞片上、芭蕉叶上、碎石地上,发出\"滴滴答答\"\"淅淅沥沥\"\"劈里啪啦\"的声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乐创作之中。
这里似乎是中部花园交响乐的第三乐章。
第一乐章,可称为\"高山之颠\";第二乐章,可称之为\"沧海之滨\";第三乐章,可称之为\"天伦之乐\"。
\"嘉实亭\"里有一副对联\"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用在这里,惟妙惟肖。
当来宾们从中部花园,穿过\"别有洞天\"的圆洞门后,就来到了西部花园。
西部花园的主体建筑是\"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
这座建筑物是美化了的\"鸳鸯厅\"结构;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边是四个屋面;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边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纳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
进门时,圆洞门上方有四个砖雕的篆体字\"得少佳趣\"。
意思是说,进得门来,才能渐入佳境,稍得乐趣。
这个大厅建于清代,精雕细刻,摆设考究,气派非凡。
北厅的楹额\"卅六鸳鸯馆\"是清代状元洪钧墨宝,南厅的楹额\"十八曼陀罗花馆\",是清代状元陆润庠佳作。
馆,是宾客聚会的地方,宽敞而幽静,四通而八达。
鸳鸯是美满姻缘的代名词,曼陀罗花是延年益寿的吉祥物。
据印光法师编撰的《阿弥陀经注释》中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每天都普降曼陀罗花。
当今世上,只有多福多寿的人才能见到。
传说,曼陀罗花与山茶花相似,所以,这里种十八棵宝株山茶应景。
这个大厅造型别致,椽子为弓形和弧形,四角有耳房,相传是园主听昆曲的地方。
史书记载,补园主人张履谦特别喜欢昆曲,经常同\"曲圣\"俞粟庐先生在这里切磋曲艺,每当清唱演出进入高潮时,总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
四角的耳房,是供演员换妆,佣人居住的地方。
这里的蓝白相间的玻璃窗很雅致,每当盛夏烈日时,阳光透过窗户变成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光束,洒在地上,泛起一阵阵寒意。
如果来宾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用眼睛靠近蓝色的玻璃窗往外看,只见屋顶上、树枝上、石块上、荷叶上,都像是披上了一层白雪。
\"留听阁\"位于\"卅六鸳鸯馆\"的西面,楹额由清代湖南巡抚吴大澄所书。
\"留听阁\"出自唐代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
\"留听阁\"南面飞罩是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海、雀的花纹,构图匀称,手法精巧。
隔扇裙板上刻有蟠螭(夔龙)图案,据说是太平天国忠王府内的遗物,>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倒影楼\"位于\"卅六鸳鸯馆\"的北面。
之所以取名为\"倒影楼\",是因为从前面的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幢楼阁的倒影。
楼的下层,叫\"拜文揖沈之斋\"。
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文征明先生和沈石田先生纪念馆\"。
文征明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
有的资料说,他参与了拙政园的规划设计。
也有的资料说,他依照园景画了31幅图,各配以诗词,并作了《王氏拙政园记》,使名园增辉。
沈石田先生曾经是文征明先生绘画方面的指导老师。
他们对苏州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倒影楼\"中间屏门上雕刻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无根竹图,并配有诗词,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倒影楼\"前面有一条曲折婉蜒的水廊,地面贴着池面。
池面上波光粼粼,地面上高低起伏,使人感到正踩在池面上随水飘浮。
水廊的西面有一组楼阁群,最近的是\"与谁同坐轩\"。
轩,是形似车厢的建筑物,两头有门框而不上门,随意进出;两旁墙上开有窗口,以便观景。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这是苏东坡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孤芳自赏的心情。
园主借此表示自己的清高。
仔细再看,\"与谁同坐轩\",好像一把扇子,轩顶的瓦面像折扇的扇面,后面\"笠亭\"的尖顶恰似折扇的扇把,简直连接得天衣无缝。
以拙政园为代表的苏州园林,处处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青山绿水,时时是洋溢着温情脉脉的家庭气氛,全园体现了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正是古人们苦苦追求的\"人间天堂\"。
苏州拙政园作文 苏州拙政园景点介绍文案:
?苏州拙政园?新疆区克拉玛依?苏州国际外语学校五年级七班?王琬婧???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因有江南才子文征明参与设计,文入气息尤其浓厚,处处诗情画意。园以水景取胜,平淡简远,朴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园林疏朗典雅的古朴风格。景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另有原住宅处于1992年建成苏州园林博物馆对外开放,这亦是中国首家园林专题馆。
园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拙政园更是中国造园的、经典之作,与故宫、长城、孔庙、秦兵马涌、布达拉宫等同属国宝,亦是世界文化的瑰宝。近年来,拙政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两季举办杜鹃花节和荷花节;花姿烂漫,清香远溢,使素雅幽静的古典园林充满了勃勃生机。
拙政园西部的盆景园和中部的雅石斋分别展示了苏派盆景与中华奇石,雅俗共赏,陶冶情操。到人间天堂苏州,怎能不游拙政园。?游任何一个园林都尽量选在人少的时间,这样才能让你静下心来品味,从各个角度观察,才能体会出她在平凡的表面下隐藏的深厚蕴含。????指导教师:马达苏州拙政园2005-01\/2548','',''2548。
苏州拙政园作文 苏州拙政园景点介绍文案:
2月10日,我游览了苏州的著名的“拙政园”。拙政园建于明政德初年,原主人为御史王献臣,后被多人接手、管理、改建后才成为今天的样子。
拙政园有20多处景物,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处只有兰雪堂、秫香馆和远香堂。
从入口进入,可以见到一块太湖石,好的太湖石有四个特点:丑、瘦、漏、皱。古时候,只有富贵人家的庭院中会有一块太湖石。绕过那一块太湖石,就来到了兰雪堂。走进兰雪堂,从上向下看,先是一块刻着“兰雪堂”三个大字的门匾。门匾下是一排雕着葡萄、茄子等水果的木雕。屋子里是一幅似画而不是画的屏风。为什么说是似画而不是画呢?因为这是人工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走出兰雪堂,经过芙蓉榭,就来到了秫香馆。走进秫香馆的门,就能看见一套红木家具,那曾是曹雪芹一家居住时使用的。那红木桌子上还放置了一块太湖石。绕过家具,就可以看到拙政园的镇馆之宝:一幅绣出来的泼墨山水画,它的前面有一把历史悠久的古琴。准备走出秫香馆时可以观察一下夹堂板上的图案,那正是《西厢记》的人物图案。
走出秫香馆,顺着小路一直向前行走,就来到了拙政园的主楼远香堂。远香堂也在古时候被当作会客厅,每当有客人来访,必定会来此处。堂内放了瓷器、盆栽、家具及一些古玩。外面的柱子上也还留着一副对联。
拙政园的美景说也说不完,希望你能身临其境,细细游赏。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苏州拙政园》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州拙政园》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苏州拙政园》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