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作文 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的作文文案

2024-06-25 中考作文 类别:素材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作文 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的作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作文  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的作文文案

1、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作文 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的作文文案:

(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
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比喻在战争中要善于用计迷惑对方,也就是说,对敌人不能太讲诚信,要使敌人防不胜防。
汉安帝在位期间,羌族部落经常侵扰汉朝边境,有一次竟然把汉朝的武都郡包围了起来,汉安帝忙任命虞诩率军抵抗羌军。虞诩率人连夜赶往武都郡,部队到达陈仓、崤谷一带时,被大批羌军阻挡。虞诩见此情形,忙下令部队停止前行,然后大造声势,说朝廷派的大军随后就到,到时就对羌军前后夹击。羌军不知是计,便兵分四路抢掠粮草。虞诩见羌军分散开来,就抓住时机,突破羌军的防线,继续向武都郡进发。
虞诩命令军队全速前进,每天行军一百多里,命令各队士兵第一天挖两个灶坑,并且以后逐日增加一倍。将领不解其意,问他说:“孙膑领兵作战,每天减灶以迷惑敌军;兵法说每日行军三十里,可确保安全。我们每日加灶,一天行百里,都不合先人的规矩啊!”
虞诩回答说:“用兵打仗要根据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策略。羌军人多势众,士气高昂,我们不能与之硬拼。如果我们行动缓慢,必会被羌军赶上。兵不厌诈,制造假象才能迷惑敌人,当年孙膑减灶,是为了佯装弱小;如今我们加灶,是为了佯装强大。”
羌军见汉军每日加灶,以为汉军的兵力正在不断增加,就不敢继续紧追其后,虞诩的军队才能安全地进入武都郡。虞诩又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作战,大败羌军,使动荡的武都郡最终安定下来。
诚信是我们想要追求的最美好的人际关系状态,但我们也无法避免会遭遇诡诈。讨厌诡诈而平平实实行事,是君子的本色;但不识诡诈陷入别人的奸谋中,是要被人讥笑的,更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对自己产生威胁。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我们,不应该总是沉浸在诚信的“乌托邦”中,应认清现实,以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看待世间的诡诈,自己固然不能成为实施诡诈的始作俑者,但最起码也要保证自己不沦为诡诈的牺牲品。

2、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作文 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的作文文案2:

兵不厌诈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这一次,我就充分得利用了这个成语。
星期五晚上,我的表妹来我家玩,我们热情招待。表妹吃了喝了玩了后把目光投向了一个精装盒上,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打开了盒子,里面放着一辆遥控汽车,我就拿出来给她玩,她玩的很开心。等到快要走时,爸爸妈妈下去接表妹的妈妈上来接她,表妹说:“姐姐,我喜欢这辆遥控汽车,送给我了。”啊?这是送给表弟的,他过几天就要生日了,这是给他的生日礼物。我想了想,说:“这个不好,都快要坏了,我以后叫爸爸再给你买一个好点的。”“真的?”表妹回答。“当然是真的。”我说,表妹经过大脑思考了一下,便答应了。她走了后,我想:这就是兵不厌诈!
兵不厌诈在历史上可谓是名满天下,春秋时期第二代霸主晋文公也耍过这种小花招。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对阵。
晋文公重耳在逃亡时期曾逃到过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兵力强,晋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正是通过兵不厌诈这个成语取胜,之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继齐桓公之后成为中原霸主。
嘿嘿,这下我明白了,成语能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助我们一臂之力,成语真有用啊,不愧被称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

3、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作文 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的作文文案3:

战国末年,赵国北部经常遭受匈奴的侵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赵国的大将李牧接受赵王的委托,领守北部军事重地雁门关,以防匈奴进攻。
李牧一到雁门关就下令守城军士不得出战,每日吊桥高挑,免战高悬。不但如此,还天天杀牛宰羊,与将士们饮酒作乐。
匈奴不知李牧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也不敢贸然发动进攻。
他们哪里知道,李牧表面上松懈,实际上暗地里天天都在练兵,积蓄力量。
几年之后,赵军人强马壮,士气高昂,大家铆足了劲儿,要和匈奴一决高低。
开始的时候,李牧派出小股部队保护边疆的百姓放牧,匈奴见到有机可乘,就一窝蜂地冲上来,掠夺财物。赵国的士兵和他们交手,三两个回合就败了下来,匈奴轻易得手,好不高兴,他们以为李牧是一个胆小无能的人,根本不必在乎。
有了几次这样的冲突之后,匈奴单于认为时机到了,亲率大军向雁门关发动了进攻。
李牧成竹在胸,早就引军埋伏在匈奴的必经之路,等匈奴一进入包围圈,他一声令下,将匈奴杀了个人仰马翻。
经此一仗,匈奴元气大伤,从此再也不敢轻易犯境了。
李牧牺牲了小小的利益,获得了很大的胜利。
还有一则赵氏孤儿的故事十分著名。
公元前607年,晋灵公被势力强大的赵氏家族成员所杀。几年之后,晋景公即位,他的宠臣屠岸贾进谗言说:“赵氏家族过去就有弑君的行为,现在他们又密谋造反呢。”
晋景公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就命屠岸贾将赵氏家族斩尽杀绝。
这个消息传到赵氏家族的重要成员赵朔的耳朵里,他就把自己怀有身孕的妻子送入宫中避难,自己则自杀而亡。
后来,赵朔之妻生下一子,取名赵武。
但是,不知何人走漏了风声,屠岸贾开始四处寻找赵朔之妻和他的孩子。屠岸贾为了斩草除根,命令把晋国之内一个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全部杀死。有谁胆敢隐藏赵氏孤儿,将处以极刑。
危难之时,赵家的两个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挺身而出,商议如何才能救下赵氏孤儿。
程婴有一个儿子与赵武同龄,他想让自己的儿子代替赵氏孤儿去死。
公孙杵臼说:“你肯为主人作出这样的牺牲,我又怎能保全自己呢?”
程婴不解其言。
公孙杵臼说:“你把孩子交给我,然后你往屠岸贾处告发我,说我隐藏了主人的儿子。这样一来,屠岸贾必然不起疑心。我和你的孩子被处死之后,你将主人的儿子抚养成人,将来为他父母报仇。”
程婴垂泪不已,依计而行。
就这样,赵武的生命得以保全。
在赵武15岁那年,晋悼公为赵家恢复了名誉和地位。程婴把当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了赵武,赵武不禁痛哭失声。他进宫去见晋悼公,说:“屠岸贾为非作歹,死有余辜。我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请大王允许我为赵家报仇雪恨。”
晋悼公同意了赵武的请求。
桃树要受罪遭难了,由李树来代替,桃活李死,即“李代桃僵”。以此比喻各种代人受过、受难的现象或做法。
程婴、公孙杵臼正是用“李代桃僵”之计,为赵家报仇雪恨留下了一条根。

4、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作文 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的作文文案4: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关于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