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甘露岩寺作文 甘露岩寺在福建什么地方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甘露岩寺作文 甘露岩寺在福建什么地方文案:
从泰宁县城驱车南行9公里,就到了金湖下坊码头,登上游船横渡金湖,再向前行3公里,便是久负盛名的名岩古刹——甘露寺。
顺着新铺的环山步道,往前有一座新建的石拱桥,仰望前方各有一座形状酷似“钟”与“鼓”的丹色奇石。人用“右鼓左钟,妙(庙)在其中”来形容其地理位置之美妙。
过了净池,便至崖下。在石崖的左侧立着一块石碑,刻着宋状元邹应龙之子、进士邹恕的诗局“兰若半空中,云山第几重。瀑流千丈练,鹤宿五株松。晓雨禅房黑,霜林木叶红。悬岩回首望,归思过前峰”。石崖幽径外侧,古木参天,方竹成林。
从崖下登上数十台阶,就到了甘露岩寺的山门前,山门建在两大崖石对峙处,门不高,上书“甘露岩”三个大字,山门把这座多资多彩的著名古刹紧锁藏在门内。
据《泰宁县志》记载:甘露岩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岩庙建在巨大洞穴之中,洞穴上宽下窄,高约80米,最宽和最深处各为30米。当年建造这个寺庙的了凝和尚,依凭岩壁,顺势架造,采用“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设计方案,巧妙地利用甘露岩的自然条件,把整个古刹建成由四座楼阁组成重檐歇山式木结构的建筑群体。整个建筑群体全赖“T”字架下一根大柱支撑着。其建筑工艺之奇特,为我国的古建筑所罕见。日本奈良东大佛殿于1180年重建时,曾派名僧重源法师三度入闽,学习甘露岩建筑工艺,重建后的日本奈良东大佛殿所大量使用的“T”头拱(日本叫插拱)即取样于甘露岩,被誉为“大佛样”。甘露岩于195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北京建筑所曾派数位专家前来甘露岩考察,临摹壁画和拍摄殿宇的结构细部,其档案资料至今仍珍藏在北京文管会。五十年代后期,甘露岩寺照片曾先后刊载在《人民画报》和《福建画报》上。可惜,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物,因僧尼不慎失火,于1960年冬毁于大火之中。1979年在佛教徒及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鼎立资助下,仿照甘露岩原楼阁殿宇的式样,重新把它修建起来了。1982年经中共三明市委批准为正式对外开放的寺庙。
进入山门,一座镶嵌在大崖穴里巍峨的殿宇楼阁立即呈现在眼前。半山腰那根粗大的木柱,支撑着重楼叠阁成“品”字形。古人称那根大柱为“如意柱”。相传不会生育的善男信女来神庙求子,只要把“如意柱”虔诚一抱,再从木柱上刮些木屑带回家用水煎煮饮用便可得子。楼阁下的石阶,按原样重新铺修为101阶级,谓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岩内现有的建筑有“上殿”、“蜃阁”、“南安阁”、“观音阁”,还有一些附属建筑物,如厨房、膳厅、瑶台、接待处等等。
甘露岩的上殿(又称大雄宝殿)规模不大,大殿正中有释迦牟尼佛像,佛像前的香案上,供祀一尊观音大佛的塑像。在大雄宝殿的四周柱子上,有许多楹联,内容多与佛事有关,较有意思的联句有:“三界至尊可令六道众生瞻仰者咸越苦海;四生慈父能使九有启识忆念之皆登彼岸”;“玉相巍峨狮吼象鸣登法座;金容赫奕龙吟虎啸出天台”等等。
在大雄宝殿门前大厅上雨方,有一块巨大的岩壁,这就是有名的“一片瓦”。在“一片瓦”上,还有许多显眼的石乳钟泉眼,泉眼隔几分钟便滴下一滴甘泉,不管晴雨,从不间断。据说“甘露岩”之名,就由此而来。这真是人世间难得的一大奇观!
在上殿的背后,环立着三幢结构别致的楼阁,均为木质结构。右侧为“蜃阁”,奉祀地藏王菩萨像;中为“南安阁”,安奉三宝如来佛像;左侧为“观音阁”,安放观音菩萨塑像。据县志记载,右侧蜃阁,原名“吸露斋”,为明万历年间建宁文士廖用贤所建的藏书楼。县志云“廖用贤,字宾予,建宁文士,喜甘露岩之胜,构吸露斋于其左,贮书万卷。浙西钱继登题之曰‘蜃阁’”。过去,楼阁的墙壁上,都画有许多壁画图像,其形象都非常生动逼真。可惜,1960年一场大火,把这些极为珍贵的壁画均化为乌有了。
从甘露岩接待处再往上走,便是“瑶台”。这里居高临下,站在这里向里看,重楼叠阁的寺庙全貌跃入眼底。再往外远眺,只见远山苍翠,层峦迷蒙,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挂在松林间,月光在禅房前浮动,清风送来阵阵的松涛声,伴着禅房里散出的钟鼓声,使人恍入仙界。
甘露岩寺作文 甘露岩寺在福建什么地方文案:
(一)游大金湖
今天,我们乘船登临天下第一湖山---金湖。
我们乘着游船去了第一景点—野趣园。唯一好玩的就是荡秋千,我让阿姨把秋千荡的老高老高,真刺激!
第二个景点是甘露寺。甘露寺是用一根柱子撑起的,那根柱子名叫如意柱,到达如意柱的台阶共有一百零一级。导游说:“上去的时候要抱抱如意柱。”我第一个冲上去抱了如意柱又飞快的登上甘露寺。
第三个景点是在陆地上斜着的一线天—陆地斜线天。那里又惊险又刺激,我们一个个小心翼翼的低着头、弯着身子、扶着岩石,艰难的走着。通过了陆地斜线天,又去了十里平湖。金湖之旅愉快结束。
(二)漂流
“哇,太棒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坐竹排漂流。”我兴奋的叫着。
我们坐着竹排沿着小溪缓缓的前进。我们一边听船工讲解一边欣赏着两岸的风景。
当竹排划到仙雨峡的时候,还真下起“仙雨”来,真是无巧不成书呀!
一路上,我们听见知了响亮的叫着,船工说:“城里的知了叫的是:‘热呀,热呀。’我们这里的知了叫的是:‘爽呀,爽呀。’”
到了打水仗的地方,其他人打的十分激烈,有的用水枪,有的用水勺,个个都成了“落汤鸡”。因为我们这只竹排上有老校长---我的爷爷压阵,才一路上没有湿身。
(三)游寨下大峡谷
早饭后,我们前往世界地质公园---寨下大峡谷。
在车上,我看见了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没去寨下大峡谷,就别说你去过泰宁。我想寨下大峡谷一定很壮观。
到了寨下大峡谷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去,里面可真凉爽。
走进峡谷,四周全是高大翠绿的竹子,还有竹笋呢!
忽然,妈妈惊喜的发现树上有只“蝉”,她兴奋的说:“我捉到知了啦!”仔细一看原来是蝉的壳。
走到鱼池的时候一大群鱼围过来,有个哥哥急忙给鱼吃鱼食,它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肚子都吃的鼓鼓的。
一路上,地质奇观—天穹岩、通天碑、雁栖湖等尽收眼底,真不愧是“洞穴博物馆、峡谷大观园”呀!
甘露岩寺作文 甘露岩寺在福建什么地方文案:
“一顽石从青埂山下来,和着一珠绛珠草,来到凡间历劫……宝玉不知所往,贾政葬母后回京,雪夜泊舟毗陵驿,见一人光头赤脚,披一大红猩猩毡斗篷,向他下拜。审视之为宝玉,方时说话,忽来一僧一道,引他面去……”《红楼梦》又名《情僧录》,讲述的是女娲补天所剩下的一颗灵石下界,也许他的使命便是补情天,从青埂山下来,断情根,于是他同一绛殊草下界,修补情天,历尽人间爱别离愁沧桑,最终超脱凡尘,决定又回到天上,守护众生作者就如同贾宝玉一样,一生尝尽人世间酸甜苦辣,最后决定超脱凡尘,了便是好,好便是了,无住无念,只觉人生本如一场梦,梦醒了,除了有一些模糊的印象之外,便什么都没有了,只剩应了却的悲伤的凡尘。贾宝玉在他一生的梦中,梦醒之后,通通皆无,许许皆忘,只唯见他身披一大红猩猩毡斗篷,随僧道而去,了却凡尘。在他的梦中,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情也是能看得到却摸不着的,一切都像烟花一样,绽放后便又是黑暗。就像佛教中所讲的无,本来就什么都没有,醒后也什么都没有,也许应该怀着本该无的心去对待这场梦,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红尘所侵扰,才能活的自由超脱,不痛苦,不悲酸。宝玉本是生活得富贵快乐,但是谁知甄士隐将真事隐去,宝钗又把情拆开,直至黛玉死去,宝玉深感爱别离之苦,便决定放弃红尘,飞升脱世,守护众生。所以红尘之中,苦的人太多。只有心中无执念,方能自在。可是,宝玉最终虽从僧,但却仍然披着大红斗篷。说明他依然为情所困,被世俗凡尘所困,超脱不了世俗。就好像明知那样做很痛苦,却依然无法控制自己不那么做。凡尘之情,岂是那么容易就能放下的。莽莽红尘要想不受羁绊又是何其的难。贾宝玉从僧就好像是曹雪芹先生到了晚年,深感自身与芸芸众生的痛苦,他极力渴望众生能够平等,他反对人情的冷暖,世事的炎凉,他无奈人与人之间无情的等级,他痛苦情与情之间无穷的阻碍与迷茫,痴情与痛苦相交合璧。他对人世的悲凉苦楚表示深切的同情。他就好像是悉达多太子一样。怀着慈悲之心想给天下众生一个解脱方法。他希望众生不要饱受封建的痛苦和折磨。他希望众生能够活的超脱,不被红尘的悲苦所搅扰,心明如镜,他由己及人,包容一切,他希望自己和他人能够真正的,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世事亦是无空,亦是无色。世间事,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需是了。许多人到了晚年就会很佛系,更何况是历尽人世悲苦遭遇的曹雪芹先生,他心中定是想,一切都恬然为空,方得自在安宁,只是自己越陷越深,难以超越痛苦。红尘富贵与痛苦皆是过眼烟云,只是想一心一意达到心中的彼岸,完成自身的使命,让众生不同自己一样痛苦。红楼的梦,剩下的只是痛苦与超脱,只是宽广与守护。这其中,也许寄托着曹雪芹先生无住无念,包容一切的大悲之心吧!
甘露岩寺作文 甘露岩寺在福建什么地方文案:
今天是中秋节,桐庐的小外公一家来我们新安江,妈妈说要带他们去大慈岩游玩。我心中一阵窃喜:我也可以不用写作业,练琴,出去玩喽!
大慈岩素有“浙西小九华”之称,又名“江南第一悬空寺”。我们驱车半小时,来到了大慈岩山脚下,远远望去,寺庙建在陡峭的山崖上,好像在空中似的。满山的古树掩映着苍翠的青山,一股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
乘缆车而上,来到半山腰,我们一行人走了许多楼梯,终于看到了清音阁的一角。在门槛的两端有“道德根源天地人,神仙都会周秦汉。”走进一看,是道馆与天师殿祭拜的地方。继续沿着弯弯曲曲地山路往前走。只见对面高耸的青山上,一个金点闪闪发光,啊,那就是双面佛!我兴奋地快步向前奔去……
我们沿着狭长的栈道来到双面佛前,大佛坐在山巅,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笑着俯视人间百态,更显豁达大度.双面佛全身镀金,有两面,却共有一个身子,一个头佛,所以称之为"双面佛"。站在此处,极目远眺,远处青山峦峦,真是美不胜收!
沿着石阶而下,便看见一个湖,湖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群山之中。湖上有一座长长的吊桥,我和阿涛舅舅开心地在上面玩了好一会儿,真是惊险又刺激!最后,我们来到了古香斋。终于见到传说中的千年古银杏。树高十多丈,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待到深秋,它满树金黄,落叶洒遍寺院时,不知我是否有幸能再来游玩。
天色渐暗,我们依依不舍地下了山。我们每个人都筋疲力尽,但心里却是满满的快乐。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甘露岩寺》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甘露岩寺》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甘露岩寺》,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甘露岩寺》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