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转让,联系QQ:105765989
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作文 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作文文案

2023-03-20 综合文案 类别:话题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作文 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作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作文  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作文文案

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作文 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作文文案:

力行:小年刚过,大年三十马上就要来了(2月13日),这期我们聊一聊大年三十的事。
曹保明: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挂灯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熬年守岁
插话——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相关传说——
守岁习惯的由来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过,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相关故事——
力行:年三十守岁,对大人容易,对小孩很难。这么漫长的时间怎么度过呢?大人自有他的办法,给小孩讲鬼故事,让他们吓得不敢睡觉。以下这两个故事就是施立学老师小时候守岁时听家里大人讲的。虽都是被添枝加叶演绎过的,但大人讲得有声有色、有鼻子有眼的,就像真事一样。施老师说,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听过很多,不但没给他壮胆,却差点吓破了他的胆。不过,这样的故事对守岁还真管用,吓得他一宿都不敢合眼。
老榆树精的故事
我们村子的边上就是伊通河,在秋天,人们有用大网截鱼的习惯。为了看网,截鱼人晚上不回家,在河边搭个撮罗子(撮罗子,高约3米,直径约4米,是一种圆锥形建筑物,实际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圆形窝棚,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帐篷)。话说一天夜里,截鱼人正在撮罗子里面用烟袋锅子吸烟,突然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呼哧呼哧的声音,接着棉布帘子门一下子就被掀开了一道缝,只听外面瓮声瓮气地说:“给我也来一袋(烟)!”随即伸进一只毛茸茸的大手来,这手有小簸箕那么大。关东人有句老话叫“烟酒不分家”,截鱼人就把烟袋嘴冲着大手递过去了。然后,截鱼人就瞅着烟袋嘴上的火苗忽地一闪,一袋烟瞬间就没了,一口就给吸掉了。这时,截鱼人就听外面挺贪婪地吧嗒吧嗒嘴,又伸进手来要,截鱼人赶紧又装上一袋烟递过去……一共要了三袋烟,一口一袋,走了。第二天,那家伙又来了,还是那个点儿,还是那个动作。第三天也是这样。截鱼人眼瞅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一笸箩黄烟都被抽没了,心想,这家伙不像个人,应该是个怪物,我得想法子收拾它。到第四天,截鱼人把早已准备好的老洋炮装上了沙子,当外面说“给我也来一袋”时,他就把洋炮嘴递过去了,同时咣的一声搂动了扳机,只见一条火线吱吱叫着就没影儿了。这下消停了半个月,没来。到第十六天的时候,这家伙又来了,大手伸进来,说:“给我也来一袋!”紧接着又说:“可别来那一袋,太冲!”老洋炮都没挡住,人家只是觉得太冲而已。截鱼人就又给它一洋炮,打跑了。次日早晨,截鱼人看见雪地上有一道雪迹,从窝棚前一直延伸到山坡上。雪迹的尽头是山坡上那棵老榆树,树干上还粘着炮沙子呢。
“挡”的故事
我小的时候所住的村子是个山瓮,叫瓮圈村(施老师是满族人,他的老家在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毯子大队瓮圈村,现在叫丛家村),全村一共有十六七户人家。因人家少又在山瓮跟前,所以鬼狐精怪的故事特别多。村子西边就是一座山叫西岭岗,老早太阳就落下去了。那时人穷吃不饱饭,村里有人晚上就出去打夜。什么是打夜?就是去地里偷庄稼。那天有六个妇女去打夜,当她们把两根绳子往垅沟里一铺,放上掐好的高粱头,打算捆起来背着走的时候,突然看见西岭岗上下来一团东西。什么东西?感觉是一所房子飘过来了。补充一下,原来这地方正挨着一处方园两百米左右的坟地,我小时候经常去坟地里割草、打柴,那里的草木长得特别茂盛。那所房子忽忽悠悠飘到她们跟前,啪地就把她们罩住了。她们就在里头摸啊,却怎么也摸不到能出去的门。第二天早晨,听见村子传来公鸡叫声的时候,这房子就升起来了,然后消失。再看这六个人的脚下,原先的垅沟都被她们踩平了,偷的高粱头也被踩得光秃秃的一粒不剩,也不知道这一宿她们在里面转了多少圈。据说这些人一回到家都不吃不喝的,倒在炕上大病了半个月。那飘着的房子是什么东西呢?村里的老人把这东西叫“挡”,还说遇到挡的话,只要你能蹲下来,擦着地皮往外爬,就能出去了。“离地三尺有神灵”,因挡不是神,属于鬼狐精怪之类的,离地三尺它得给神灵让出路来。挡不敢落到地上,这六位妇女没经验,就被挡在里面了。村里的老人这样解释。
施立学:这种故事虽然听起来吓人,但善良的人们都相信,他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一切的邪瘟病疫妖魔鬼怪都会被照跑驱走,新的一年一定会吉祥如意。
曹保明:古代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守岁的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贴春联和门神
插话——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后蜀时期。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关于贴门神的习俗,东汉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载:“岁旦,绘二神披甲持,贴于户之左右,左神荼,右郁垒,谓之门神。”贴门神的目的是为了辟邪除祟,抵御鬼魅,其中浸润着浓郁的宗教祭祀色彩。
相关传说——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力行:贴春联的习俗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
曹保明: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作文 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作文文案: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作文 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作文文案:

在除夕之夜,我们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还有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一家人笑语连连……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我们在过年时还有一道不可缺少的佳肴——饺子。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可又为什么它是必不可缺的呢?说其中的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我们在腊月二十八扫完房子后还要贴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号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旧迎新。
爆竹为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我们还有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种怪兽的名字叫年,它的头上长着角,非常厉害。平时,年兽就会从海底下爬出来,吃牛羊鸡猪、人。
有一次,老百姓知道年兽要来了,都很惧怕“年”来伤害他们就带着牲口进山里躲避。这时候,来了一位白胡子爷爷,一位老婆婆劝白胡子爷爷快躲一躲。白胡子爷爷很平常的说,我住在这里,不会怕年兽的,只会是年兽怕我。
老婆婆和村里的人都躲到大山里去了,只有白胡子老爷爷留在了老婆婆家里。晚上,年兽闯进村子,第一个就到了老婆婆家。它看到老婆婆的门口贴着红纸,身体抖了起来,年兽气得怪叫一声,怒气冲冲的就朝院子里跑过去。正在这时候,院子里响起了“嘭嘭啪啪”的声音,还有火光。年兽抖得更厉害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响声和火光。年兽刚进院子,屋子的门就开了,白胡子爷爷穿着红衣服从屋子里慢悠悠地走出来,朝着年兽哈哈大笑。年兽一看,吓得转身就逃。白胡子爷爷去追年兽,一直追到大海边。年兽躲到海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第二天,老婆婆和村子里的人回来一看,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着红纸,院子里都堆着一燃烧一边啪啪响的竹子。
从那以后,大家知道了赶走年兽的好办法。春节快到的时候,都会在门口贴上红对联、红窗花、红福字,还会放起砰砰啪啪响的爆竹、烟花。
大年初一我们就要去拜年了,“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初一早晨,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压岁有谐音“压祟”的意思,所以长辈受拜以后,就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而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
其实我们的春节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风俗,值得我们去了解它,还有去传承它,不要让它变成一个回忆。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从中获得快乐。所以在过年之际,我们就回家看看吧,不要再一次与家人失去团圆的机会吧!

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作文 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作文文案:

导语: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话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 \"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 \"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结语:《除夕夜守岁的由来》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除夕夜守岁的由来》作文应该怎么写吧!